第297章:趙氏家風不能斷(第2/2頁)
章節報錯
輪到要被押解下去時,姑布子卿才有點回過神來,問道:“智氏乃是刻意放走毋恤?”
智徐吾並沒有回答,目送姑布子卿被重新押了下去。
這一次智氏拿下“晉陽”看似沒有耗費多大的功夫,其實也就是形成定局才看著簡單。
換作一個不會觀察地形再利用的人過來,打多久會是一個難題,能不能攻打下來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要說之前智徐吾對智瑤招攬孫武給出那麼好的條件心裡有所非議,歷經這一次“晉陽之戰”就該是讚美智瑤的識人之明瞭。
“一個孫武就這樣,看來我過去有點小覷司馬穰苴了!”智徐吾內心決定以後對某些智者型別的人還是要多點尊重。
同時,智徐吾都智瑤一再對外招納人才再無怨言,反過來想要承擔起勸說族人不要有怨懟情緒的角色。
事實就是那樣,哪怕智瑤在智氏內部能夠說一不二,做出一些決議還是會招惹一些人的不滿,尤其是智瑤越來越有重用外姓的趨勢之下。
智瑤為了完成霸業,發現人才願意吸納與重用,肯定是會侵佔到族人的權柄以及利益,內部會出現一種反對外姓得勢的趨勢。
這樣的情況不止智瑤會碰到,任何一個重用外姓的集團都會遭遇相似的情況,一般反對外姓得勢的群體會被視為保守派。
這些保守派又沒有能力幫助人主開疆拓土,事事插一腳地拖後腿,到了矛盾無法被壓制的時候,通常會是以保守派倒黴而落下帷幕。
沒法子的事情,人主有雄心壯志,偏偏保守派無法幫忙還一直扯後腿,不是他們倒黴,還能是能幫到人主的群體倒黴嗎?
當然了,智瑤有注重內部的培養,只是單純缺了一些時間,等待那一批小夥伴成長起來,恰好是能接現在一批人的班。
那些小夥伴不是智氏的族人便是家臣的子嗣,等於說他們繼承了老一輩的利益,智瑤再從外部接納人才進入集團,維持一種平衡會是最恰當的做法。
半個月後,關於“晉陽”的戰報送到了人在“邯鄲”的智瑤手上。
戰報寫得非常詳細,不止介紹了大軍的行動全過程,一些考慮也寫了進去。
“城池選擇在靠近河段的地方修築,看來是有好有壞……”智瑤並不知道原歷史的事情,只是明白一名戰略級別人物的可怕程度。
那可是孫武,原先吳軍能攻進楚國都城就是仰仗自孫武的謀劃和佈局,其餘幾次作為參謀也善於抓住敵軍的弱點給予致命一擊。
孫武能利用地形這種事情?老實說智瑤是一定都不會感到意外。
這裡也就給智瑤提了一個醒,築城哪怕是選在河流邊上,一定不能去選擇盆地!
“‘濮陽’就在大河邊上,並且是一馬平川,哪天會不會被施以水攻?”智瑤純粹是被警醒到了,轉念一想自己給笑出聲來。
“濮陽”跟“晉陽”就是兩回事,“晉陽”是盆地,“濮陽”並不是。
現在有“晉陽”選擇在河段邊上被水攻的例子,歷史上不也有“襄陽”靠水保證補給不斷而能堅守好幾年的例子嗎?
不管怎麼說,智氏拿下“晉陽”城,並且己方的損失極度輕微。
在後續的處理上,比如水攻之後讓溺斃的屍體到處都是,屍體需要儘量處理避免發生瘟疫;一些雜物的清理,慢慢收拾也就是了。
智瑤同意了孫武的主張,放走趙毋恤並沒有一絲絲的後悔。
人要有格局,明白一件事情的核心,智瑤非常認同孫武認為放跑敵人是為了擴大更多的戰果和獲取到更多好處的觀點。
關於這點,明白的人未必會去做,講究的是更看重眼前的利益。
事實就是那樣,沒有了根基的趙氏不再值得忌憚,智瑤也不會給趙毋恤幾十年的時間將代國吃掉並消化完。
某種程度上,智瑤就是想讓趙毋恤去代國那邊玩竊國,繼續讓趙氏發揚“敢為天下先”的家族風格,避免了田乞不夠膽量沒有玩一手竊國,搞成是智氏首開歷史先河,弄得“代替”陳姓田氏被罵上一千多年,國祚沒了之後也一直被提防。
“接下來就是一邊內部跟魏氏和韓氏玩耍,外部應對吳國、楚國、齊國和宋國了。”
智瑤琢磨著可以隱瞞打下‘晉陽’的訊息,好好勾引某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