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現實的是智氏所擁有的戰馬質量不行,突騎兵或許能玩一玩,具裝騎兵就壓根別想了。

更現實的是什麼?用突騎兵去跟步兵換,一次兩次或許可以,次數多了家裡有礦也玩不起啊!

沒有突騎兵或是具裝騎兵?想一想匈奴用十來萬騎兵圍攻五千漢軍打了多久,搞到漢軍將糧秣和箭矢消耗見底才投降,立馬能夠有更清晰的認知了。

三個“旅”的騎兵部隊在短暫的一個月內集結完畢,相應的糧草排程也集中向了“智”地。

智瑤先回到“新田”向智申問安。

“瑤欲往伐秦?”智申一臉的不理解。

現在對智氏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經略齊國和消化衛國嗎?好多事務需要智瑤來拿主意,怎麼想到要去攻打一個從實力到重要性都很低的秦國。

智瑤說道:“我家已有騎士,聽聞秦人善於養馬,日後需良馬實多,今次往之乃是適逢其會。”

智氏需要將騎兵的規模擴增到一萬,等於說起碼要有三萬以上的騎士或準騎士,用於騎乘作戰的戰馬不能少於十萬匹。

這麼算賬絕對沒有錯,三萬名騎士是用來輪換與替補,哪怕有馬掌這玩意,進入交戰狀態之後戰馬的損耗也會很大,確確實實是需要那些數量,並且還要一個全面建康的內迴圈過程,不然騎兵的數量只會越打越少。

智申是有看過智氏騎兵怎麼玩代國之君戰報的人,著實沒想過原來單騎走馬能那麼玩,尤其還展現出了超乎想象的威力。

儘管智申對騎兵的建設和發展還是兩眼摸黑,他有一個好的品德,不會或不懂,聽智瑤的安排準沒錯。

“對齊可全權交予穰苴,衛地之事授權程朔。”智瑤說道。

孫武哪去了?他還在“鮮虞”那邊,負責全面清理那邊的諸多不服,爭取早日讓該地成為智氏真正的一部分。

什麼叫真正的一部分?不是光從軍事角度的佔領,還要當地的人認可作為智氏一份子的身份,該有的生產重新恢復起來。

僅僅是軍事的佔領,不叫疆域的一部分,稱之為羈糜區都算虛的,說白了無非就是一個佔領區了。

當地的人成為兵源,並且還有產出,起碼不要每樣都中心樞紐提供,才算是有效疆域的一部分。

智申想了想,其實也沒怎麼多想,基本是智瑤怎麼說,事情便那麼決定下來。

“我家在齊用兵二‘師’,衛地用兵一‘師’,‘鮮虞’用兵二‘師’,餘下皆已行‘棘門’而散。多處用兵,便是損耗意在長治久安,產出可抵,乃至有餘。大人勿用心憂。”智瑤看到智申皺眉,安慰了一句。

智申不光軍事思想跟不上時代,有點連內政也有好多看不懂了。

這個也是智瑤一陣操盤下來的結果。

所以,不是智申或者其餘人跟不上時代,完全是智瑤行步踏進的節奏太快了。

一個半月之後,智瑤帶著軍隊來到一個叫“大荔”的地方。

韓庚早在等候,看到智氏來了那麼多騎馬計程車兵,一時間無比的懵逼。

在絕大多數人……,或者說九成九以上的人看來,騎馬作戰的人都是菜雞來著。

當然了,韓庚看到馬鞍和馬鐙,不敢說第一時間搞懂用途,稍微琢磨過後也就能懂,心裡卻是絲毫沒有多琢磨的念頭。

事實也是,他們都覺得單騎走馬是菜雞,哪有閒工夫去研究,需要等待智氏的騎兵發威,才會跟在屁股後面接著學了。

韓庚有點苦澀的是智瑤竟然親自來了,等於說軍隊的指揮權要落在智氏手上。

他們出動一個軍團的兵力,結果指揮權不在自己手中?這都叫什麼事嘛。

另一方面,韓庚又很期待智瑤這一次能帶給眾人多大的驚喜。

畢竟,智瑤可是先後攻陷“臨淄”、“濮陽”、“仇由”和“鮮虞”的男人!

敵國都城被破了四座,會不會在戰績上多新增一個“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