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東風吹,戰鼓擂!(第2/2頁)
章節報錯
再集結一個軍團,屬於智氏治下的青壯年也在當地進行集結進行操練,動作絕對會超乎想象的大。
智申比較明顯地呆了一下,略作遲疑答應下來。
這一下倒是讓智氏決策層的其餘人懵逼了。
本來就動用了三個“軍”又一個“師”的兵力,再集結一個“軍”待命,一下就是徵召出了四個“軍”又一個“師”的總兵力,別說智氏各地的青壯年也是原地集結起來的狀態。
有多少兵力是一回事,會耗費多少資源則是另一回事,單純以動作來論的話,即便後面徵召起來的那個軍團是備用,各地的青壯不一定會參戰,還是屬於諸夏大地前所未有的大動作!
這裡是智瑤心裡發怵,同時也是藉機完成改造智氏的一個步驟。
全民皆兵這事吧?智瑤早就想幹了,只是苦於動作太大,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罷了。
程宵怔怔地問道:“諸家當要為難於我?”
不是沒有那個可能,反正智氏別給他們機會就是最好的應對措施。
智瑤口中卻是說道:“預防諸侯犯我。”
他們目前跟魏氏、狐氏和鍾氏是盟友關係,哪怕是真的在防備盟友,沒必要說出來的啊。
事實也是那樣,魏氏、狐氏、鍾氏肯定也會一邊攻打趙氏,另一邊提防自己的盟友。
有那麼一件事情,比如智瑤怎麼不開展間諜業務呢?這個事情說簡單很簡單,複雜真的不是那麼複雜。
春秋時代玩間諜業務?先了解一下出身的重要性,再深入瞭解什麼叫家族經營模式。
籠統的概括起來就是,沒有相同的血緣關係很難佔據高位,外姓想要獲得高位需要數代人的經營。
追根到底來說,像智瑤一再吸納外姓經營進入中高層,目前來講不能說獨一份,相關例子其實是少真的是少之又少。
而看看智瑤吸納的那些人都是誰,反正不是什麼無名之輩,基本上都有著明確的出身和人生履歷。
所以了,真的安排間諜,去了也就是擔任不起眼的角色,基本得不到什麼有用資訊,僅是關注某個家族動向而言,有眼睛盯著也就夠了,玩什麼間諜業務嘛。
春播之後,魏氏首先展開了對“採桑”的攻擊,動用的兵力僅是三個“師”;狐氏和鍾氏緊隨其後對“臺谷”一地展開軍事行動。
三個卿位家族開始攻打趙氏,智氏這邊卻是還處在調兵遣將的階段。
著實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晉陽”算得上是孤懸於晉國的北疆,時間上又顯得有些趕了呢?
智氏的兩個軍團分成了兩路,一路從“鮮虞”出發,另一路則是從“邯鄲”出發。
從“鮮虞”出發的那一路,他們本來是分散征剿赤狄的那一部分,今年才重新進行集結,作為攻打“晉陽”的兵力之一。
在“邯鄲”集結又出發的這一個軍團,他們則是智瑤從其餘封地徵召來的兵力。
另外一點,由“邯鄲”出發的這一個軍團,他們不是走的鮮虞路線,會從“壺口”先進入晉國中部,再向魏氏借道走汾水沿線,最終抵達“晉陽”。
所以是,智氏在“邯鄲”集結的軍團,行軍期間不止會向魏氏借道,還會路過“趙”地。
“魏駒對我借道一口答應下來,並且沒有在‘陰’、‘呂’等地做出防備的舉動,看著不像有太強的警惕心?”智瑤被搞得有些糊塗了。
說魏氏對智氏有足夠的信任吧?著實是信任得過了頭。
要說魏氏想用這樣的姿態麻痺智氏,智瑤好像又有點把魏氏想得太壞了。
在這個歷史版本,智瑤並沒有一再欺凌魏氏或韓氏,逮著趙氏玩命薅而已。
按理來說,魏氏等家族不至於怨恨智氏,對吧?
比較現實的問題是智氏太強大了,僅是強大就會讓魏氏等家族感到忌憚,有機會弄死的話,他們憑什麼不幹。
換作智瑤有機會一舉搞死魏氏?逮住了機會立馬就幹了。
這一次智瑤沒有立刻前往“晉陽”指揮作戰,主將安排了智徐吾,軍佐則是讓孫武擔任。
孫武呀?跟誰都能合作得來,再有智徐吾這位智氏的大佬坐鎮,很能令智瑤放心下來。
智瑤要坐鎮“邯鄲”,穩住智氏的基本盤,再舉目四望,看看誰會鬧出什麼么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