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幹一把大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事實上,齊國與吳國爆發大戰,雙方各自集結十萬左右的軍隊在“艾陵”周邊交戰,其實就是智氏想要奪取齊國半壁江山等來了時機。
智氏沒有馬上動手,怕的是齊軍不顧吳軍的威脅強行撤軍,乃至於齊國在智氏私軍動手之後立刻對吳國服軟。
畢竟,吳國要的是打服齊國,雙方從敵對關係轉入宗主國和附庸國的狀態,不是吳國想要將齊國滅掉。
當前時代大體上還是一種爭霸的思維模式,想滅人國的君主並不是太多,尤其齊國是個幅員遼闊的經濟強國。
哪怕夫差統率十萬吳軍將十萬齊軍給滅了,吳國打從事實上就很難佔領齊國的土地。原因是吳國暫時跟齊國沒有實際接壤,再來是吳國近期的國力消耗極大,獲得齊國這邊的一塊飛地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智瑤在吳軍和齊軍正式開戰之後,立刻向司馬穰苴下達了攻佔齊國“譚”地的命令。
齊國的“譚”地屬於地廣人稀,城邑數量極少的同時,地形還是平原,再來就是齊國將大部分兵力抽調到前線跟吳軍交戰,導致“譚”地非常輕易就被司馬穰苴率領的智氏私軍給佔奪了。
如果是正常的軍事行動,智氏下一步應該做的事情是直逼齊國的“臨淄”城,或是乾脆向濟水上游席捲而去。
智瑤認為現在還不能將齊國滅掉滅,再來是也許能夠滅掉齊國,接下來遭受的各種非常規反撲必然會非常嚴重。
姜姓呂氏持國的時間已經非常久,長期以來其實沒有幹下什麼天怒人怨事情,乃至於在齊桓公時期對諸夏立下了卓越的功勞。
在這種狀態下,齊人或許是對姜姓呂氏或許有意見,面臨滅國危急時刻必然效命。
智氏或許能夠趁著齊國與吳國大戰快速亡姜姓呂氏的國祚,能拿到多少齊國的土地則是要跟吳國、魯國、莒國以及其他勢力比拼速度了。
並且智氏在接下來面臨的挑戰會更大,可能是直面吳國、魯國、邾國的聯軍,也許衛國、宋國、秦國也會加入到討伐智氏的佇列,甚至魏氏、韓氏、狐氏、鍾氏也將對智氏動手。
齊人所有的仇恨都會集中在智氏身上,智氏外部要面臨列國的討伐,內部有各卿位家族會動手,以智氏目前的實力壓根就扛不住。
所以了,智瑤沒有打算現在就滅掉齊國,只能是有步驟的一步一步慢慢來。
眼見著十萬齊軍可能被吳國全部殲滅,智瑤在揮兵攻佔齊國的“譚”地之後,改變了南下席捲濟水上游的戰略部署,更變為必須帶上軍隊前往“艾陵”參戰。
“大人,諸‘卿’可有疑慮?”智瑤在問剛剛開完會議的智申。
而智申是在今天才抵達,隨行的還有從國內臨時抽調的兩個智氏“旅”,魏氏的一個“師”。
距離智瑤離開“艾陵”已經一個半月,吳軍和齊軍仍然以“艾陵”為中心在交戰,齊軍的後路全被截斷,分為好幾個部分被吳軍給圍困住。
原本數量約在六萬左右的齊軍,一個半月之後估計剩下不到三萬,國書帶著約一萬左右的齊軍困守“艾陵”城池之內苦苦支撐,剩下的兩萬在曠野被吳軍圍住。
吳軍前期的損失不算多,後來打圈地固守的齊軍各營寨以及“艾陵”城才付出比較大的傷亡。
田逆後面帶著從處集結起來的兩萬齊軍馳援“艾陵”,非要要命的是被茹曹和展如率軍給堵在“萊柞”這個地方。
以整體形式來看,齊國戰敗已經成為既定事實,看就看田逆能不能擊敗茹曹和展如的這一股吳軍,為國書以及其他齊軍開啟一條逃生通道。
智瑤灑出去非常多斥候,林林總總得到的彙報是吳軍後面也從其它地方調集兵力抵達主戰場,夫差麾下包括一萬魯軍在內還有約七萬左右。
智申說道:“如瑤所料,茹曹和展如佯敗而退,田逆所部急於救援‘艾陵’,行軍半途中伏,僅存八千殘兵得入‘艾陵’城內。”
智瑤能說什麼?
吳軍使用相同的一種套路,偏偏誰帶領的齊軍都能上當。到底該說是吳人狡猾,還是齊人太過憨了?
智申繼續往下說道:“諸‘卿’以為齊軍覆滅僅在頃刻之間?此時往之與吳軍交戰,吳軍士氣正盛,或將與我不利。”
實在是忍不住的智瑤發出了嗤笑聲。
智申“咳咳”了兩聲,覺得智瑤這樣有點不禮貌了。
“便是吳人用謀,仍是用兵方能得勝。齊軍亦有十萬之眾,兩軍酣戰已有四月,相互死傷必重。此時而往,或有艱難之時,如可消滅吳軍大部,彰顯霸權為其一,吳子安敢小覷與我?”智瑤說道。
一開始吳國就是子爵國,跟楚國的爵位等級一樣,後來楚國先自己搞侯爵,再來就是稱王,吳國給有樣學樣了。
所以,當下的諸夏大地稱王的人有三個國家,分別是周王室、楚國和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