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得一奇珍(第1/3頁)
章節報錯
按照公元紀年,今年是前484年,智瑤虛歲二十三歲。
現在人們在加冠之後都有蓄鬚的習慣,智瑤已經舉行了加冠禮,礙於年紀還輕的關係,蓄鬚也只是薄薄又短短的一茬。
比較可惜的是智瑤只有下巴長鬍須,以後要是長了也就是一小撮的山羊鬍, 鼻子下的兩撇鬍子,不是滿臉繞腮胡,也當不了美須公了。
鄭君勝穿著章服。
什麼是章服?就是一種有特殊圖案的服裝,不算是一種代表“體制內”的制服,又能彰顯自己的身份。
地位有別,理所當然是智瑤和鍾武先行禮, 再提一嘴:“代寡君問候鄭侯。”
如果鄭國跟晉國的實力差不多,鄭君勝就該問一問這種入侵方式的問候禮不禮貌了。
然而,鄭國比晉國弱, 並且鄭國所處的地理環境著實惡劣,心裡再怎麼氣都要忍著。
智瑤掃視了一圈,沒看到鄭國執政以及夠份量的大臣。
鄭國在子產之後繼任為相的是子太叔,子太叔的繼任者則是駟歂,駟歂就是現任的鄭國執政。
之前駟歂去“長葛”抵禦楚軍,沒看到就是暫時沒有回來。
所以是,白公勝雖然帶著楚軍兵臨“新鄭”城下,還有一部分楚軍將“長葛”圍住,以至於駟歂根本脫不開身。
幸虧智瑤不是誰的臣下之臣, 要不然跟鄭君勝交流起來會很麻煩。
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身為君主不與臣下之臣直接對話。這種是規矩,也是逼格的一部分。
當然, 鄭君勝不在宮城接待智瑤和鍾武本身就是不附合禮儀,有沒有夠分量的大臣一同待客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智瑤和鍾武被引領到一個有棚子的地方。
棚子就是一種遮陽的蒙布用木架搭起來, 鋪上了一層草蓆, 擺上圃團和案几,案几上再放著水果、臘肉, 有專門的人在邊上煮酒。
主要也是智瑤的請見比較倉促, 再來就是鄭國君臣認為晚見不如早見, 導致接待上著實簡陋。
不過,鄭君勝親自到場就算是最為隆重的禮遇,什麼場合或準備的東西拿不出手,算是比較次要了。
“不知智瑤謁見所為何事?”鄭君勝主持祝酒之後,開門見山提問。
他是君主直接稱呼智瑤沒什麼問題。
換作是常人,直接稱呼智瑤也不算侮辱,別叫姬瑤就行了,不然指名道姓等同於是在罵人。
比較稀奇的是喊周天子,稱呼姓變成一種尊重。
那是春秋時代的禮節,不進行專門的研究,很難搞得懂。
比如,又有多少人知道“予一人”是夏、商、週三個朝代歷代大王自稱,也是國人對君王的稱呼呢?
所以,人物對話提到周天子,肯定不是稱呼“天子”或“大王”、“王上”之類,喊“予一人”才有那個味。
話又說回來,智瑤聽著還沒有什麼, 姬瑤一聽就會先入為主認為是個女的……
“成子鑄刑鼎, 鄭相以‘竹刑’成法。”智瑤說的‘成子’就是子產。
鄭君勝有點不太理解智瑤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