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趙鞅要死啦?(謝行止居士萬賞!)(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波是趙氏自己玩砸了,簡單模式的家族私戰,搞成了家主被困群山。
後續的一系列動靜中,趙氏被人窺探到正處虛弱狀態。要是在以前不會是多大的事,頂多就是讓出無法守住的利益。
感謝趙鞅掀起了滅掉範氏和中行氏的內戰,使得晉國的內鬥變得更加血淋淋,將發生什麼事情有點不好說了。
趙氏能堅決要滅掉範氏和中行氏,能怪別的家族心生滅掉趙氏的念頭嗎?明顯就是不能,趙氏能做初一,別人就可以做十五!
目前晉國的情況比較特殊。
作為卿位中老大的趙鞅,不管是流年不利,還是趙氏的實力無法匹配趙鞅的野心,反正趙氏就是被趙鞅折騰得不輕。
總體實力看上去最為強大的智氏,家主智申看著就是一個沒什麼太大野心的人,似乎就是在等著平穩將權力過度到智瑤手上,使得智申為人看上去謙和又沒有什麼強烈慾望。
智氏有這樣的家主,哪怕智瑤做的一些事情很是驚世駭俗,還是會讓各個家族一不留神就忽略智氏才是晉國內部最為強大的那個家族。
很奇怪嗎?一個勢力給人什麼印象,有很多還真的是跟那個勢力領導者息息相關。。
某個勢力看上去比較虛弱,強硬的領導人在各種場合的人設夠堅挺,的的確確是能讓外人覺得那個勢力不能輕易招惹。只要這個勢力不因為什麼而露了底,被人窺探到自身非常虛弱的事實,想必沒人願意去當那個出頭鳥的。
同理,一個勢力非常強大,會因為領導人的無能,給予外人一看就會產生很好欺負的印象。
覺得好欺負?能不能打得過先拋開不提,外部勢力時不時地挑釁一下,由於各種理由沒有進行反擊,整體實力不弱為前提,該勢力的人漸漸會產生自己很弱的錯覺,面對外人提不起各種精氣神,慢慢就不止外人和自己覺得弱小,會變成真的弱小了。
一個勢力不能時時刻刻都保持呲牙的狀態,該忍讓的時候忍讓,著實不能忍讓就出手一拳掄死。能將這種思維理解為中庸。
智氏現在因為情況特殊,給予外人就是一種中庸的狀態,智申負責各種淡定,智申則是負責出手,兩相配合既不給人囂張跋扈的印象,同時也不至於被認為軟弱可欺。
作為智氏盟友的魏氏,因為智躒過世讓魏侈自覺地站在了跟趙氏對抗的前臺,只是魏侈面對趙鞅明顯是自行心虛,導致魏氏給其餘人的感官還是低趙氏一頭。
韓氏就不用說了,韓不信表現得很平庸,韓氏的戰鬥力也給人一種不可靠的印象,他們還有幾次出現了左搖右擺的情況,必然會遭到其餘家族更多的輕視。
回到晉國有三個年頭的狐氏?他們還是先把自己安頓好吧。
冬季早就到來,看時節便是下雪的時刻。
被困群山之中的趙鞅看著儀態還行,感覺到頭髮上好像是落下了什麼,才從思量中回過神來,眼眸恢復焦距看到的是一片片的落雪。
他們已經困在原地將近四個月,期間並不是沒有想過突圍,一次次重新被堵了回來。
開戰之初是中山國請求投降輸一半,後來中山國的軍隊將趙軍困在山區,變成中山國要求趙鞅選擇投降輸一半。
晉國有投降的大夫嗎?那麼悠久的國祚歷史,肯定有的。
那麼,晉國設立卿位伊始,有過投降的“卿”嗎?將近兩百年以來,晉國從未有過投降的卿大夫。
所以,別說是中山國要求投降,換作是同為諸夏的諸侯,趙鞅說什麼都丟不起那個人,去幹投降的事情。
受困四個月之久的趙鞅哪怕沒有看到動靜或從誰那裡聽說,還是很清楚有人一直在試圖解救自己。
趙鞅感到難受的是攜帶的糧秣已經吃得見底,斷糧之後是由中山國每天提供趙氏士兵維持在餓不死的吃食;因為趙鞅身份特別的關係,中山國送來的“特別供應版”倒是頓頓有肉。
那啥,中山國給趙氏受困部隊送糧食是什麼鬼?光聽著就很搞笑,偏偏是一件正在發生的詭異事情。
後世的人會覺得很稀奇和驚詫,在春秋時代卻是比較正常,諸夏的各諸侯時常會這麼幹,春秋晚期估計就只剩下中山國會這麼做了。
中山國說到底還是不敢徹底惹怒晉國,圍困趙鞅無非是想讓其服軟,到仇由和鮮虞加入進來就變成一種騎虎難下了。
“落雪矣……”趙鞅不知道是因為心境的關係,還是真的冷,感覺到了一股股的寒意襲來。
這邊,山是無名山,人來自趙氏和中山國、鮮虞、仇由。
趙氏大約有七八千人出頭,他們佔據著一座矮山以及一個山谷,四面則是中山國、鮮虞和仇由的人圍起來。
而中山國、鮮虞和仇由聯合起來應該是有個四萬人左右,利用地形把控了要道。
這四萬人並不是中山國、鮮虞和仇由的全部兵力,他們還有將近十萬人在另一個戰場跟趙獲所部交戰。
另外一點,一開始中山國、鮮虞和仇由可是出動了接近十一萬人,才將趙鞅以及趙氏的兩個“師”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