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逐漸變得微妙的局勢(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氏面臨這樣的窘境,其餘家族冷眼旁觀已經足夠仁至義盡,幹了落井下石的事情又能是咋地。
秋季的“新田”並沒有因為趙氏出事而有太大的變化,大多數貴族已經離開並回到自己的封地看顧秋收,制定冬季的各項事宜。
因為該走的貴族都走了,一國都城重新變得冷清下來,需要到冬季才會出現貴族在“新田”湊堆的情況。
“此番趙氏異也?”智瑤覺得自己好像是忽略了一些什麼。
中山國不弱,問題是趙鞅怎麼就被困,並且後繼趙氏的反應著實是大了一些。
當然,一家之主被敵軍圍困,趙氏的動作大一些挺正常,有異常的地方在於趙獲只是提了一次發動國戰,後面趙氏在朝堂層次就完全沒有動靜了。
在智瑤看來,很像是趙氏嘗試了一下下就立刻收手,給人一種好像在掩蓋什麼事情的樣子。
“異在何處?”智申在看書,看得有些入迷,隨意問了一句。
智瑤說道:“三‘師’復三‘師’,另有一‘軍’仍在集結。。”
智申的眼睛還是在書籍上,又隨口說道:“趙氏乃卿族,家主受困動用二‘軍’相救實屬平常。”
是啊,看著是挺正常的。
然而,趙氏動用兩個軍團看著挺多,反正是遠遠超過一些諸侯國能出動的兵力,問題在於趙氏集結軍隊的速度有點慢。
有趙鞅和兩個“師”危在旦夕的前提,不止軍隊集結速度慢,只是再徵召一個“軍”又三個“師”是不是顯得有些少了?
這麼說吧!換作是智申被困,信不信智瑤能在一個月內集結起一個“軍”開赴戰場?後面起碼會再徵召出兩個“軍”的兵力,乃至於更多的兵力,再四處奔走尋求各個家族的支援,哪怕是各個家族熱情很低,還是不會輕易放棄求援。
智瑤說道:“我家若是……,咳咳!”,本來是要假設智申不好了,及時收住嘴巴。
智申的視線可算不在書頁上,看著智瑤眨了眨眼睛。
“我家常徵為三‘軍’,若是危急,五‘軍’可也。”智瑤講了智申未必知道的事實。
以晉國的軍隊編制,五個滿編軍團就是十八萬七千五百名士兵。
智氏真的能夠極限動員出五個滿編軍團,可是當年的生產絕對不要想了,對於庫存的消耗也將讓智氏沒了至少五年的儲備量。
另外,能夠集結起五個軍團,輔兵的數量必然會大量銳減。
總得來說,真的那麼幹之後,不止是一些發展會停滯,也會對後面幾年的發展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為什麼會那樣?不是一次性徵召多少人的問題,其實是徵召起來之後對資源的消耗,影響到了後面啟動工程的資源需求。
說白了就是,想要啟動工程就需要有物資作為支撐。而現在一個家族可不是族人能吃飽就算完事,還要負責黎庶的吃穿等一些問題。
智申有點傻眼,怔怔地問道:“竟是有五‘軍’之多?”
講實話,智瑤自己也挺意外的。
這個是智氏吞併了中行氏的成果,換作以前的智氏集結兩個“軍”就算是極限了。
而智氏集結五個軍團之後,肯定也會像趙氏那樣出現缺乏基層軍官的窘境,兩個軍團就缺乏基層軍官的現象在智氏則是不存在的。
兩個軍團就缺乏軍官?智氏沒有那麼慘。
智瑤忙了那麼多年,還是能夠保證提供兩個軍團的基層軍官,年輕人缺的是經驗,不是帶兵的知識。
所以了,智氏徵召五個軍團的話,四個“軍”的軍官不會缺,剩下的一個“軍”的基層軍官供應就有點難了。
智瑤在瞭解那些情況後心裡非常鬱悶,搞不懂這麼強大的智氏是怎麼被趙毋恤給玩死了的。
“瑤離‘崔’,穰苴可能任事?”智申純粹是在沒話找話說。
齊國除了自己的各方勢力在亂戰,還有魯國在給折騰。以當前情況智氏最好是不做什麼大動作,免得太過於刺激齊國各方勢力。
什麼時候是動手的時機?智瑤對司馬穰苴的戰略眼光很有信心,沒有信心的是司馬穰苴到底會站在什麼立場。
司馬穰苴已經表態要效力智氏,不出現太大的意外不會食言。
智瑤知道現在的人只要開口不會輕易反悔,將在“崔”的智氏私軍交給司馬穰苴管理就一個意思,用那樣的行為表示信任,給予司馬穰苴在忠誠度上進行加碼。
“穰苴予我家而言,若能盡心效勞可擬一‘軍’。”智瑤說道。
智申點了點頭,說道:“如此,攻齊如何勿用多慮,欲何為便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