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一肚子邪火(第1/2頁)
章節報錯
以前智瑤希望範氏能夠拖住趙氏,使得趙氏的發展停滯,如今依舊是。
只是吧?時局並不是一成不變,應該說是時時都在產生變化,智瑤發現大勢所趨之後,做的是及時獲得更多的好處,包括物質以及聲望方面。
士燮曾經提過一個觀念,說是外部如果沒有能夠威脅到晉國的國家,晉國勢必會陷入內亂不可自拔。
當時的背景是晉國剛剛打贏“鄢陵之戰”這場關鍵性的戰役,傳聞後面士燮回國便終日惶恐不安,不久之後離世了。
晉國後續發生的事情證實了士燮的憂慮,欒書設局滅掉三郤,同時欒氏也因為捲入弒君而最終退出晉國的權力舞臺。
以國家角度來看,郤氏和欒氏相續滅亡,無疑是在削弱晉國的國家實力,後面晉國又恢復跟楚國的拉鋸戰,乃至於一度被逼得連續放棄盟友,其實就是自我削弱的結果。
這一次,晉國的卿位家族表現出團結一致,但是他們真的會團結嗎?
趙氏的部隊先行南下,一個月後智氏、魏氏、韓氏、狐氏和其餘中小貴族的軍隊也相續南下了。
各家出動的部隊並不一致,智氏和韓氏只是象徵性地出動了兩個“旅”,魏氏和狐氏則是出動一個“師”。
不要以為卿位家族參戰的兵力少沒有什麼太大作用,幾個卿位家族願意站在趙氏這邊攻擊範氏,其實就是對趙氏最大的幫忙了。
“眾人相繼遣人來告,願歸我家。”魏駒不會看不起那些想要脫離範氏的人。
而那些要脫離範氏的人,可能是屬於範氏的族人,也可以是早先依附範氏的異姓附庸,他們的老巢現在被魏氏控制。
卿位家族站在趙氏這邊,不止代表晉國的絕對力量在支援趙氏,也變相宣告範氏是該消失了。
起到的作用是,趙氏士氣大振,範氏卻會惶恐不可終日,直接導致的結果已經顯現了,不是嗎?
智瑤的目光從遠處收回來,說道:“士吉射或死守‘溫’,抑或退往鄭國、楚國?”
前方的訊息暫時還沒有傳回來。
現在的局勢全面對範氏不利,他們內部將要分崩離析,外部的鄭國沒有表態,來了又走的楚國已經將態度表達得很明白。
魏駒想了想,說道:“或將困獸猶鬥?”
智瑤暗自搖頭,心想:“如果中行寅沒有放棄的話,士吉射會選擇抵抗到底。有了中行寅去齊國發展的例子,再有我家保證中行氏有復立之日,並且趙鞅已經預設凡皋夷的存在,士吉射會選擇活著,等待有復立範氏的那一天。”
其實,士吉射死了對範氏才是好事,他活著就會讓趙鞅繼續忌憚凡皋夷,增加範氏在晉國重新復立的難度。
然而,不是誰都能坦然接受死亡,尤其以士吉射以往的表現,幾乎能斷定會選擇忍辱偷生。
魏駒不知道想到了什麼,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言論,轉而說道:“士吉射或將逃亡,鄭國不敢收留,唯楚願納?”
歷史上士吉射是跟中行寅逃亡去了齊國,很快就消聲滅跡了。
現在這個歷史版本在智瑤的干涉下起了不小變化,比如中行寅早早跟士吉射分道揚鑣。
這樣一來,士吉射哪怕走投無路也會想要保留最後的尊嚴,不會再去有中行寅的齊國。
如同魏駒所說的那般,鄭國沒有能力獨自扛住晉國的實力,他們不敢收留走投無路計程車吉射,倒是楚國可能會有點望眼欲穿。
再怎麼狼狽不堪,士吉射終究還是範氏之主,曾經也作為晉國的頂級政要。有士吉射前往楚國,不止會給楚國帶去政治聲望,還會帶去很多楚國沒有的知識,另外就是楚國可以更加了解晉國。
他們抵達“原”的時候,前方傳回訊息,趙鞅親率大軍攻克“溫”城。
或許也不能叫攻克?反正“溫”的抵抗非常微弱,更像是一種被趙氏接管。
同時有訊息稱,士吉射引火自焚。
因為屍體被燒焦的關係,誰都無法確認士吉射是不是真的死了。
反正,智瑤堅定認為不久之後就能從楚國得到關於士吉射的訊息。
這一波,趙氏可算是拿下“溫”了。可是他們一點高興不起來,甚至有那麼點空虛、寂寞、冷的意思。
本身就不是趙氏依靠自己的實力才拿下“溫”一地,算是從政治高度瓦解掉了範氏的抵抗決心。僅是這一點,趙氏怎麼都無法被人高看一眼。
果然,後續的輿情中,誰都認為“溫”的失守只是時間問題,沒人覺得趙氏挽救了自己的聲望。
好些盼著晉國能夠恢復強大的人,他們的觀點是,智氏主動彌合內部的分歧,才有了最終平定叛亂得以實現。
智瑤聽到那種言論有喜有憂,趕緊進行一番操作,後來言論轉向各卿位家族團結,晉國重新恢復霸業有望。
“世子因何如此?今次確實乃是我家斡旋,方有如此局面。”宰予就是那個負責執行輿論轉向的人。
智瑤該怎麼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