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楚軍已經撤回國,鄭國也遭受了很嚴重的損失,不出意外今年晉國是不會再爆發國戰了。

至於說範氏?那只是內戰的一種延續,其餘家族並沒有參戰的義務,誰想得到什麼就親自出兵去打。

所以,會繼續用兵的家族將是趙氏和魏氏,智氏、韓氏和狐氏可以站在旁邊當看客。

“‘元戎’再三催促大人歸去,欲為我家出兵討伐範氏?”智瑤知道很大的機率是因為這個,還需要猜則是因為趙鞅暫時沒有正式提及。

智申已經決定返回“新田”,時間就在三天之後。

智瑤又說道:“如吳軍果真北上,亦無不可。”

上一次智氏就參與了對範氏的軍事行動,只是跟趙鞅想要的很不同,智氏借凡皋夷完成了和平交接,得利最大的是魏氏。

這種局面無疑是對趙氏更加不利,軍事上的進展只是其一,更多的是在民生方面沒有拖住智氏,陷進泥潭的魏氏馬上就要掙脫出去了。

大家都能恢復生產,只有趙氏依舊泥足深陷,此消彼長必定會讓趙氏的窘境更為明顯。

智瑤看到智申露出不理解的表情,解釋道:“我家勿需再添城邑,得人可也。”

老智家現在的封地已經是晉國的最多,好多地方無力開發,再獲得新的封地意義不大。哪怕是獲得已經開發成熟的封地,其實也要看是在哪裡。

智瑤想做的事情是將封地集中,很可惜的是很難讓其他家族同意進行封地置換,索性就連提都沒有提。

三天後,智瑤會跟智申一起前往“新田”。

這個倒不是故意為難楚國,其實是智瑤不想老子為難。

當前的智氏很需要老子,並且老子對於參加各種大工程非常有興趣。

所以了,不管楚國知不知道老子在“邯鄲”這邊,何必互相為難呢?

智瑤對於孔子的不告而別是一種懵逼的心理。

關於孔子離去,智瑤還是從子貢那裡才得知,當時表達出了不解。

子貢沒有替孔子道歉,只是做出了不是解釋的解釋。

這麼一搞,日後孔子超大機率不會再來智氏作客了。

孔子不再到智氏沒有其它原因,純粹就是有了一次不告而別,該是多大的臉才會當作一切都沒有發生呢?

講實話,智瑤對孔子離去沒有什麼留戀的地方,遭到不告而別也表達了該有的不滿,一幫“儒”留下繼續幫助智氏各種建設和發展該感謝就感謝。

因為智申是在智氏接管“邯鄲”之後沒有過來視察,之前老智家的眾人幹活歸幹活,心裡則是有點提不上勁的。

這一次智申僅僅是帶著眼睛和耳朵過來“邯鄲”視察,沒有對任何事項進行更改,有一說一對老智家眾人還是起到了無可替代的激勵作用。

畢竟,智瑤再能幹也只是世子,智申卻是家主啊!

有智申過來,不止老智家的眾人受到激勵,類似於客卿角色的老子以及那些“儒”也能感受到智氏對“邯鄲”的重視。

另一層面來說,智瑤才不管智申到底懂不懂“邯鄲”的各項建設意味著什麼,純粹是想讓智申看到各種建設展示出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