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什麼“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想法,只是局勢的需要而已。

當前趙鞅肯定無比窩火,看誰都不會順眼。他說到底還是在任的“元戎”,以晉國的政治格局為前提,一個“元戎”要是掀桌子,還是能夠帶著所有人一塊跳坑裡的。

總的來說,儘管現在是一個名聲比實惠更重要的年代,佔盡風頭的事情卻要少做。

智瑤認為智氏起碼還要再猥瑣發育個十來年,沒有必要去出太大的風頭。

當然了,實際的好處智氏要,名聲也不能少,拉上魏氏會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惜哉!”狐尤右臉頰寫著‘鬱’,左臉頰寫著‘悶’,說道:“未有機會與之一戰。”

狐氏迴歸晉國之後,好像還真的沒有機會進行發揮?他們亟需一場大戰來展現自己的能力,必將以絕對的努力去獲取勝利,才能將卿位家族的身份真正坐實下來。

所以是,沒有展示過實力的狐氏雖然是晉國卿位家族之一,然而很難被人當作一回事。

智瑤帶著一種惡趣味說道:“尤勿擾,‘元戎’必報鄭國來攻之仇。”

拿下“溫”的趙鞅一點沒有就此休兵的意思,相反趙氏還在進行備戰。

晉國未必會拿鄭國怎麼樣,趙氏卻很想拿鄭國開刀,駐紮在“溫”的各家族部隊少不得跟趙氏的部隊進入鄭國境內。

而上次智瑤跟魏駒已經把鄭國北部、東部和東北部攪了一波,鄭國很害怕再被大量掠奪人口,早先就開始在遷徙西北部的口眾了。

以鄭國以往的經驗來判斷,鄭國君臣極可能會故技重施,集結大軍來跟晉軍稍微打一場,然後原地認慫?

趙氏想要出了心中的那一股邪火。

狐氏想要有發揮的餘地。

他們南下其實就是一種必然!

“智瑤真是可怕啊!什麼事情都能事先料中?”狐尤後面得知大軍要繼續南下,想到了那一天智瑤對自己的調侃。

南下了,他們真的南下了。

趙鞅選擇的進軍路線是走周王室的地盤,先進入單國,再走“孟津”的路線。

在穿過周王室地盤時,趙鞅還刻意派人去“洛邑”了,邀請周天子來進行檢閱。

周天子很高興有人還能想到自己,然而親來是不可能的,甚至連公卿都沒有派來一個。

這裡有背景原因,比如本該向周王室進貢的列國,他們早些年前轉為向晉國進貢,晉國在給周天子獻禮時沒有贈送禮器。

那等於是周天子被晉國站在腦袋上拉屎拉尿,沒有反應是周王室真的不行了,無奈之下只能選擇裝聾作啞。

晉國竟然還不要臉到邀請周天子去檢閱出征的軍隊?以為是百年前互相利用的關係啊!

智瑤對狐氏那些“單騎走馬”的部隊很感興趣,一路上也沒有隱藏自己的好奇,會有事沒事過去找狐尤,再混跡於狐氏的部隊之中。

有一次,狐尤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很認真地解釋道:“我家新歸,戰車難足額也。萬般無奈,尚行單騎走馬。”

他完全是怕被鄙視,才會有解釋。

智瑤一點鄙視的心思都沒有,相反還很羨慕狐氏竟然有那麼多騎手,主要觀察狐氏怎麼養護馬匹,有沒有一些什麼特殊的手段。

一段時間看下來,智瑤納悶地發現狐氏並沒有精養,馬匹得到最好的待遇就是吃攜帶的乾草,不然就是就地啃青草。

這種方式下餵養的馬匹,很顯然不是那麼合適作為騎乘作戰的戰馬的,好吧?

用於騎乘作戰的戰馬,其它什麼的可以先放一放,沒有短時間可以發揮的爆發力就一切都別提了。

智氏現在已經在嘗試培養戰馬,一部分來源還是趙氏與狐氏先後送的良馬,智氏自己也精挑細選採購了一批。

在智瑤的吩咐下,什麼質量的馬都劃分一批,再分割槽進行精細地餵養與培育,不是隻啃草,會吃五穀類的糧食,乃至於攪碎了的肉沫,油更是不能少。

主要也是智瑤不知道戰馬應該怎麼培育和養護,才有每一種都試一試的操作,提出想法之後更多是讓專業的人士去搞了。

什麼馬鐙、馬鞍、馬蹄鐵?反正智瑤暫時沒有拿出來的興趣。

“此戰,我家必當爭先!”狐尤表達的就是狐氏的態度。

智瑤只能嘴上祝福,心裡則是在想:“老趙家一肚子憋屈,來鄭國就是在尋找新舞臺。狐氏站出來跟趙氏爭,腦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