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價值何止是一個軍團?(第2/2頁)
章節報錯
墨子是宋國人,他還是宋國的公族,成年之後在宋國擔任封號大夫,後來跟儒者學儒,學成之後自己建立了墨家這個學派。
在墨家鼎盛時期,戰國時代的人誰不知道“非儒即墨”呢?至於後面墨家為什麼搞到跟儒家成了死敵,其實還是因為道統方面的問題。
不是學了能飛昇的道統,說白了就是學術上的矛盾點非常多,以至於兩者難與共存。
當然了,墨家與儒家難以共存的那會,孔子已經不在,完全是墨子帶著門徒在吊打儒家,後面則是儒家門徒與墨家門徒各種互掐。
當時是什麼情況呢?雙方遇到了就先用嘴巴試圖讓對方屈服,嘴巴不管用就嘗試使用物理手段,以至於沒有一點武力的儒者或墨者根本無法遊歷天下,兩家的門徒在百家之中都是能夠“以理服人”的佼佼者。所以那個“理”是物理的理,不是道理的理,懂了吧?
得隴望蜀的智瑤就想獲得更多的人才,有點印象就派人前往某處,撲空也是沒有關係,反正智氏家大業大,經得起這麼折騰,能網羅一個就算是賺。
“班欲行何事皆告於狐,智氏無不應允。”智瑤覺得自己可以得到很大得到解放,不用挖空心思去搞工具的發明與創造了。
換作是在以前,公輸班會感到惶恐,一段時間跟智瑤相處下來,覺得智瑤跟公輸氏的理念很契合,奮鬥的目標雖然不一致卻有那麼點相同,心態自然是放開了。
“唯!”公輸班應得乾脆利索。
一段時間的交流下來,智瑤知道公輸班還在成長階段,公輸氏的一些人在手藝上其實比公輸班更好一些。
只是呢?有些人的手藝或許挺好,只是他們只能完成別人交代的任務,不會主動去思考自己應該創造什麼。
智瑤已經跟公輸班提到了床弩和投石機的相關理念,更是帶著公輸班以及另外一些公輸氏的人去看了還在製作的實驗品,拜託他們能夠進行研究,哪天將成品製作出來。
事實就是那麼回事,也就是智瑤可以根據記憶讓工匠製作出一個似是而非的器械,能不能用又好不好用則是很沒譜。
那樣並沒有什麼值得意外,器械這種玩意,看上去造型好像相同,零件上出現疏漏也就一個模型的價值,用是真的無法實用,哪怕能用在效能上也存在區別。
智瑤畢竟不是專業人士,他通常只能夠提出一個理念,真正將理念變成現實造物的是工匠。
有了公輸氏的加入,可以讓智瑤的很多理念得到實現,甚至是衍生出更多的新造物。
當然了,智瑤並非單純拿公輸氏在軍工領域施展才能。
公輸氏一個歷史很悠久的家族,成員各自有自己的專長,源於家學的關係對於築城比較專業,其它都只能算是家族成員自己的小愛好,有些成員喜歡發明創新,有的則是側重於農業工具的改革。
所以,智瑤實施了民主,不管公輸氏的哪個成員更喜好做什麼,提供舞臺,給予物資,一點都不怕往死裡的折騰或造成可能的浪費。
公輸氏是貴族,可真的不是什麼大貴族,平時只有得到聘用才能可勁的造,更多的時候還是非常拮据的。
因此對於公輸氏的成員來說,他們來到能夠不限量提供資源的智氏,不啻是來到了天堂。
老實說,現在有智氏這種條件的家族真不多。有些家族哪怕不缺資源,也要他們肯讓人各種折騰,對吧?
智氏有足夠的資源,真的!
智瑤再是敗家,不鬧騰到家族滅亡的地步,進項的速度遠超可勁折騰的速度。
一場戰役的花費,其實足夠公輸氏折騰上個十來年。
公輸氏要是能夠改良或創造出一些有價值的工具,帶來的收益何止是一場勝利取得的繳獲呢?
“有公輸,築城三年便可成矣。”智瑤已經回到都城,第一時間找智申進行彙報。
智申聽得眨了眨眼睛,想道:“這麼厲害?本來需要七八年的吧。”
現在築城的時間還真需要那麼長,多數時間是花費在收集材料以及對材料改造處理上面,再來就是缺乏“工頭”的監督了。
智申提起了別的事情,說道:“狐氏擊林胡;趙氏攻中山;魏氏掠南戎。我家明歲如何?”
就說吧?智瑤果然給猜對了。
晉國內部互相忌憚,各個家族想要謀得人口和物質,一定會對外尋覓目標的。
智瑤定定地看著智申有一會,看得智申心裡略略發毛,才問道:“大人慾有所動?”
不是說好了專心搞內政,把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的嗎?
智申很是為難地說道:“我家若無所動,他家……”
“!!!”智瑤被警醒了!
還真的是那麼一回事啊?其他家族都有動靜,智氏卻是一點動靜都沒有,還真有點不合群,再則智氏不是韓氏,沒有動靜很容易被人忌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