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純以紙面資料上來看,吞併了絕大部分中行氏封地的智氏,無疑是晉國各家之中資料最好看的家族。

實際上呢?

封地面積方面,智氏跟趙氏差不多。

人口方面,智氏一家的人口就能抵得上趙氏和魏氏的總和。

在封地質量上,智氏的封地質量就有點那什麼了,太多的地方沒有得到開發,並且地理位置的環境談不上多好,類似情況的還有趙氏。

純算農業開發程度的話,吞併範氏大部分封地的魏氏狀況最好,再來才是智氏,排在後面的是韓氏。

如果沒有狐氏迴歸晉國,卿位家族之中以韓氏最弱。

韓氏的弱小主要是體現在家族軍隊戰鬥力的不足,封地質量比趙氏稍微好一些,人口數量跟魏氏則是差不多。

晉國現在是個什麼情況?六個卿位家族的人口占了國家的八成,封地則是佔了國家的七成之多。

真到了某天卿位家族不想再侍奉國君,以那樣的現狀來看,公族除了乾瞪眼就只能做決死一擊的事,其餘貴族還是趕緊融入其中一個卿位家族為妙。

“韓氏不動彈?大家都能夠理解。我家應該盯上誰?”智瑤開始進行思考。

有鑑於其他家族都是盯上異族,智氏肯定不好對諸侯動手。

這個也是晉國面臨的形勢造成既定格局,大亂之後需要時間來休養生息,跟諸侯大戰可能引發大規模的戰役,找異族能更以一個家族的實力單抗。

現在的晉國,誰引發國戰必然會被罵,要不然智氏對齊國動手最好,次一級的動手物件能是鄭國。

齊國正在內亂,智氏有封地跟齊國接壤,真的是一個佔便宜的好機會。

智氏對鄭國動手?不是以獲得土地為目標,還是奔著掠奪人口而去。

至於說一樣跟智氏有接壤的衛國?上一次衛國已經重新屈服於晉國,衛國不自己找死,智氏只能自己創造理由才能動手。

現在去攻打衛國會很不划算,理由是南子治理下的衛國沒有生亂。

攻打一個內部團結的國家,歷來都不是第一選擇,打贏了也要損失極大,打不贏就會顯得很丟臉了。

智瑤陷入了思考之中,思來想去還是尋覓不到好的目標,想對仇由動手,極可能將鮮虞和中山國扯進來,一打很容易打成曠日持久的大戰。

“要不……,還是選擇齊國薅吧?順道將叔孫氏的人情還上。”智瑤最終還是覺得智氏沒有必要按照其他卿位家族的節奏玩。

智申還在眼巴巴等著智瑤拿主意呢。

話說,以前智申還高高瘦瘦,多久的功夫而已,變得有些富態了啊?

這個就是心寬體胖的一種正確演示???

那什麼來著?如果智瑤將目光盯上齊國,歷史又將再一次發生改變,原歷史上智氏盯上的是仇由這個異族國家。而當時鮮虞和中山國爆發衝突,沒有餘力去管智氏攻打仇由。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仇由、鮮虞和中山國結成了守望相助的攻守同盟,趙氏已經決定對中山國動手,智氏再去打仇由會變成在幫助趙氏的。

“伐齊。”智瑤說道。

智申眨了眨眼睛,遲疑道:“齊生內亂,伐之可妥?”

瞧瞧,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