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如今智氏獨大,惜智申性格軟弱,強如智氏亦無強逼趙氏之意。晉國若不生亂,諸侯必難當之,使計促其內亂方是上策。奈何趙氏敢當,智氏退讓?”

鬥懷是這一次楚國使節團的副使。

鬥氏是楚國一個歷史很悠久的家族,他們的初代家主其實就是楚國的公族,到目前因為過了很很多代人的關係,儘管還是楚國公族的一員,血緣關係則是間隔得太遠了。

另外,曾經的鬥氏無比風光,然後風光終結在一次楚國的內亂之中,沒有楚共王的庇護就要掃進歷史垃圾堆了。

在晉國與楚國爭霸的階段,楚國的鬥氏、成氏、蒍氏、薳氏都有一段風光無限的好日子。

目前階段,成氏和薳氏已經消失,蒍氏還在苦苦掙扎,倒是一度差點滅亡的鬥氏重新振作了起來。

至於屈氏、景氏、昭氏的話?目前已經有屈氏和景氏,只是兩個家族目前實力一般,昭氏要等現任楚王熊軫薨逝之後再出現了。

楚國的正使是公子閭,他是楚國現任大王的幼子,來晉國並散佈多種言論就是由他提議,再讓鬥懷去執行。

“晉國不亂,我不與之相爭。”公子閭說道。

經過“弭兵會盟”之後,楚國不是沒有再跟晉國較勁的心思,只是相對於以前幾乎每年都要開啟大型戰役,後面兩國的戰事只能說是一種小打小鬧。

鬥懷心想:“誰說不是呢?團結一致的晉國最為可怕,以前楚國應對艱難,何況是衰弱的當下,並且還有吳國在東南虎視眈眈。”

“如無意外,範氏必將敗亡。我與範氏不過利用,使鄭國、範氏與晉國為難罷了。”鬥懷說道。

這一波楚國算是適逢其會,一點都沒有幫範氏跟晉國死磕的心思。

楚國跟鄭國是個什麼情況?如果說不跟晉國再啟動連番大戰是一種共識,要不要跟鄭國結盟就在楚國內部爭得很兇了。

總而言之,楚國目前最大也是必須面對的敵人是吳國。楚國君臣的腦子才沒有被門夾了,沒有解決來自吳國的威脅之前再次跟晉國打生打死。

“子閭,智氏世子邀請狩獵,往與不往,乃是何意啊?”鬥懷是真的不理解智瑤為什麼邀請一塊狩獵。

公子閭其實也鬧不明白。

楚國雖然跟晉國長期敵對,要說國仇肯定有,雙方的各個家族則是也存在友情,不止是國戰期間能互通有無,平時在戰場或其它地方遇上了還會敘舊。

智氏跟楚國的關係比較複雜,曾經智罃在楚國那邊當了好幾年的俘虜。

當時的智罃可沒少跟楚共王聊天,很是得到楚共王的賞識,連帶在楚國也交到了不少朋友。

在智罃的時代,智氏跟楚國一些家族的聯絡還是比較頻繁,到了智盈那一代也還有在聯絡,輪到智氏由智躒當家作主卻是斷了。

沒辦法的事情,智盈根本沒有來得及交代智躒自己的人脈就撒手人寰,肯定會讓智氏對外的聯絡出現斷層。

楚國這邊的那些家族沒有跟智氏聯絡也有理由,智躒上位之初是得到中行吳的庇護,某種程度上智氏的對外交流也遭到了中行氏的掌控,楚國幾個家族跟智氏一次兩次聯絡沒有得到迴音,雙方斷了聯絡也就顯得沒什麼好奇怪了。

所以,互相之間已經沒有什麼矯情,智氏那邊的家臣代表智瑤向楚國使節團提出一起狩獵的邀請,怎麼可能不讓公子閭和鬥懷感到納悶呢。

“或是因我等之言?”鬥懷覺得是那樣的話,智瑤這個人還挺有意思的。

公子閭莞爾,說道:“年少便有輝煌,其有驕橫之資。”

這麼看,他們以為智瑤是年少輕狂了?

季節已經來到春季上旬,萬物復甦之際其實並不是狩獵的時候,等各種動物養起了膘才是,輪到動物的發情季節則是會停止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