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請見證我的射藝(第2/3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到了動物發情季節會停止狩獵?一來是人們很早就懂得了不能魚枯而澤的道理,再來是動物發情時期遠比其它時候更加暴躁。
在風光明媚的某一天,公子閭和鬥懷帶上了一批武士出了城,到了地方發現受到邀請的人還真是有點多。
“見過公子。”
“見過宗子。”
公子閭是現任楚王的兒子,稱呼公子再正確不過了,只是他更喜歡別人喊他子閭。
而智瑤被稱呼“宗子”其實才是正式的稱呼,原因是智氏和中行氏合流,荀氏是大宗,下面還有一些小宗,智申成了荀氏大宗的宗主,智瑤理所當然成為宗子。
像是韓庚、魏駒和趙毋恤也能被稱呼為宗子,原因是韓氏、魏氏和趙氏也有自己的小宗。
換作程宵、輔果這類的小宗之主,他們的兒子則不能稱呼宗子,原因出於程氏和輔氏是荀氏的小宗。
公子閭的歲數有點大,早年間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才有了那個“子”當字首。
有“子”當字首的人們,他們更願意別人稱呼“號”,不是用身份來稱呼。
比如說,人們對公孫僑的稱呼叫“子產”,其實就是稱呼“號”,代表公孫僑的一些成就取得了認可。
今天受到邀請的人很多,包括卿位家族的一些二代,還有晉國一些中等貴族以及其子嗣。
楚國使節團得到邀請,出於禮儀的考慮肯定不能缺了鄭國使節團,再來就是範氏的來人了。
現在雖然是春秋晚期,出現了很多禮崩樂壞的事情,只是還處在那種將壞不壞的階段,作為貴族一些該講究的禮儀多少還是要得到重視。
“此便是趙氏宗子?”公子閭看到了趙毋恤,眼眸裡帶著明顯的輕視。
倒不是公子閭蔑視趙氏,純粹是像他這種身份在天然上對趙鞅的做法非常排斥,同時對以庶出獲得世子位置的趙毋恤在身份上很看不起。
事實上,除了變法之後的秦國,其餘列國一直到失去國祚之前,對於血統和身份的看法從未改變,後面更是依靠血統帶來的聲望攪動風雲,成功地埋葬了秦帝國,只是勝利果實被老劉家摘了。
因為看不起趙毋恤的關係,公子閭根本就不裝。
公子閭先跟智瑤互相見禮,隨後也給了魏駒和韓庚該有的尊重,哪怕是對狐尤都能講幾句話,偏偏全程無視趙毋恤了。
來自鄭國的向戎可不敢擺公子閭的譜,該對誰笑臉相迎一個沒落下。
代表範氏過來的劉明則是一樣沒有搭理趙毋恤。這個倒也不難理解,因為範氏跟趙氏已經不死不休了嘛。
得到那種待遇的趙毋恤沒有表現出一絲絲的尷尬。
有些時候就是那樣,大概就是“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會被別人”的情況。
後來,公子閭和劉明一再被用異樣的眼光掃視,老實說內心裡還真的是有些尷尬了。
“讓,多加看顧趙毋恤。”智瑤吩咐道。
遭到輕視的趙毋恤會不會做出什麼不理智的行為很不好說。
真正令人擔心的是劉明或來自範氏的武士,他們會不會在打獵期間在趙毋恤的身後放冷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