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先是略略被嚇到。

楚莊王?那可是當時東方唯二的“王”之一。

等智瑤反應過來,說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瑤何須如此。”

其實就是田穰苴看到智瑤對晉國面臨的窘境好像不在意,問智氏是不是想讓其餘貴族看到趙氏的無能,然後智氏再狠狠地爆發一下,掙夠晉國內部的人心,再讓列國刮目相看。

智瑤的回答夠直接,表示自己早就一鳴驚人了。

結果就是田穰苴覺得智瑤的思維跟自己不在同一個頻道。他問的是智氏下一次有動作,是不是要搞什麼大動作,比如掀翻趙鞅之後,智申成為晉國的“元戎”。

另外,智瑤其實是聽懂了,問題是為什麼要給還不是自己人的田穰苴解答啊?

他們這一路過來,絲毫的意外都沒有發生。

晉國的很多地方還是有範氏和中行氏的人躲藏,其中屬於中行氏的那一部分正在歸鄉。

大亂之下,亂局根本是會持續一段時間,直接體現在各地的荒野變得更加不安全。

智瑤這一支隊伍打出了智氏的旗號,半途有不少中行氏的人看到從躲藏的地方前來投奔。

範氏跟趙氏的仇恨感最大,他們看到智氏能打也會猶豫要不要打,才不會像是看到趙氏的隊伍那樣能打則絕對會發起攻擊。

轅門前,程朔帶人進行迎接,前往大帳路上告訴智瑤近期的戰況。

子路沒在是在指揮攻打“蓋與”,他們對“蓋與”的攻擊在六天前展開,當前還處在一種互相試探的階段。

“山林投奔‘蓋與’狄人約在三千餘,‘蓋與’城內或有近萬?”程朔到了大帳對智瑤進行彙報。

東山黑狄本來有多少人口誰都說不清楚,不靠譜的估計約是四五萬人?絕大多數是生活在山林區域,一部分生活在西北的平原。

這個是因為東山黑狄的西北部並不安全,除了晉人的威脅之外,還有來自樓煩以及仇由的威脅。

他們修建的“蓋與”是一座小城,平時也就生活五六千人?

智瑤帶人來到子路處,見到人就指明不是來接手指揮,應該做什麼子路接著做,不用多管他們。

東山黑狄築的城牆高度約在六米左右,並且看上去不是一種直線,有城垛而沒有女牆,一看就是學習不到位的模樣。

智瑤之前已經得知來到“蓋與”的自家軍隊只有兩個“師”的規模,另外一個“師”還在山林裡清剿躲藏起來的黑狄。

對付東山黑狄難在清剿乾淨,耗費的時間週期會很長,並不是在擊敗上面。這個也是同樣能對東山黑狄下手,曾經的範氏和中行氏懶得去打,同樣能動手的趙氏沒有下手的原因。

智瑤會動手,捕捉勞力只是其一,藉機鍛鍊新軍更重要一些。

對了,為什麼智瑤沒有拿新軍去當工程隊,又或者沒有集結軍隊來當工程隊使用?追根究底來說,現在又不是子弟兵的年代。

也許是智瑤過來讓程朔和子路感受到了緊迫感,可能也是新軍的戰鬥力強悍。

兩人認為試探足夠之後,展開了對“蓋與”的強攻,有先前混進去的智氏士兵,僅僅是一個白天而已,新軍利用裡應外合殺進了城內,再花費了兩天將東山黑狄的首領押解到了智瑤面前。

觀看了克城全程的田穰苴沒有發表什麼評價。

或許在田穰苴看來,智氏攻下城池屬於理所當然,東山黑狄的戰鬥力也不足以跟智氏抗衡,輸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並不足夠試出智氏新軍有多少斤兩。

事後,隨行過來的老子找到了智瑤,說道:“可否使耳行走其間?”

智瑤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李大佬要拿東山黑狄來試驗化胡?”

只是……,好像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歷史記載的老子化胡,出函谷關是到秦國那邊,化胡好像就是針對的秦人吧?

比較奇怪的是,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後直接失蹤,不止其餘列國沒有了後續記載,秦國的歷史上也沒有關於老子西出函谷關的記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