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無比希望能夠吸納田穰苴進入智氏,長久下來田穰苴都表現出了明確的抗拒。

按照田穰苴的說法,齊景公和晏嬰都對他有大恩,只要晉國和齊國一天沒有恢復盟約,怎麼能夠為晉國效勞呢?

這個是出自私恩,不是作為齊國人效勞晉國有什麼心理障礙。

現在的人都是這樣,能去某個國家混得更好,換個國家混根本不會有什麼心理顧慮。

而現在各國之間的人才流動還算少,到了戰國階段才叫頻繁。

大概瞭解田穰苴想法的智瑤一點都不急。

只要田穰苴待在老智家,某一天總是能夠搞定的。

也就是智瑤暫時還不知道公輸班已經出生,年齡上長自己一歲,要不然信不信智氏牽頭打魯國,為的就是將公輸班給搶到手?

智氏其實已經挺幸運,又或者說是智瑤懂得建立關係,先後讓老子與孔子來過智氏作客。

老子的到來當智氏擁有了不輸於周王室的藏書,擁有的書籍數量在所有貴族之中最多,很多還是屬於秘藏。

孔子並沒有給智氏帶來什麼著作,超大數量的門徒卻在智瑤的請求下幫了各種忙,僅是在智氏做啟蒙的事情這一條,無形中給智氏增加的底蘊不是一絲半點。

簡單說吧,孔子的門徒來到智氏之後,智氏識字的人直接增加了近萬。

而那還是智瑤無法集中更多孩童為前提,只能將福利限定在族人、家臣以及有功的“士”、“徒”子孫身上,難以惠及到屬民階層。

有了那麼近萬識字的人,再加上有老子默寫出來的那麼多書籍,還不能想象出日後的智氏會是個什麼模樣嗎?

後面,智瑤根據需要進行了特別的專項培養,補了一批基層軍官,規劃了行政教導體系,等等很多的方面。

可以說,等著那些人充入到智氏的各方各面,智氏想不進入到騰飛時刻都難。

目前存在疑慮的是,智瑤到底能夠給他們創造多大的舞臺而已。

“我聞智氏遣人周遊列國尋覓人才?”田穰苴問道。

內部進行培養,再從外部吸收人才,智瑤早幾年前就在那麼幹了!

諸夏目前的動盪很嚴重,不止是隨著晉國霸權衰弱讓列國互相之間的征戰變得更頻繁,好些國家的內部時不時就來一場內戰。

頻繁動盪之下,大家族都隨時可能覆滅,實力不強的中小貴族捲進動亂分分鐘家破人亡。

在這種亂局之下,一些家族沒了的貴族或他們的後裔只能另謀生路,考慮到現在識字就是人才的事實,無法頒佈什麼招賢令的智瑤才不會忘記派人到處網羅人才這種事。

為什麼不能搞招賢令?主要是跟“名”與“器”有關。別說智瑤只是世子,哪天成了智氏之主都不能那麼幹,不然就是在將諸侯踩在地上摩擦。

所以派人到處網羅人才,費勁是費勁了,有用就行了。

智瑤說道:“如此,先生更是走脫不得。”

這一刻智瑤還是有點小開心,想道:“田穰苴在關注智氏動向?代表還是有點參與進來的心動,不然何必關注呢。”

什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之類?很多時候是能夠達到目的,可是智瑤已經知道田穰苴感念齊景公和晏嬰的恩情,再那麼做就是侮辱田穰苴的人格了。

智瑤只能等某天田穰苴自己想開並放下,要不然任何主動招攬都可能是一種適得其反的行為。

一再被強調走不了的田穰苴只是笑笑。他是貴族,但凡智氏要點名聲,還能被怎麼著?

恰恰也因為田穰苴是貴族,沒有得到允許私自逃脫這種事情,當代的貴族壓根就不會幹。

現在就是讓田穰苴走,他其實也不願意走。

老智家有紙張,還能印書,最重要的是有好多的書籍,並且一些書籍還不禁止田穰苴去借閱,該多麼想不開才會在沒有汲取足夠知識前離開呀?

“智瑤在寫兵書,純以練兵和練陣,是我所缺的部分。”田穰苴知道智瑤也在寫著作,型別還是乾貨滿滿的那一步驟。

他稍早之前本著節操的關係,沒有去窺探智氏新軍練得怎麼樣,後來軍隊調動到“邯鄲”駐紮,幾次跟著智瑤去軍營,發現了跟現有各國軍隊都不同,才有了那一句“智氏新軍敢為天下先”的話。

遇到同行了,儘管這個同行的年紀不大,可是有兩次率軍擊敗諸侯聯軍的戰績,並且還攻進“臨淄”把自己俘虜了,很難不讓田穰苴心生交流的慾望,可能心態還有些急切呢。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智瑤就看到田穰苴的話明顯比之前多了不少,話裡話外還多次打探攻略東山黑狄的佈置。

“此戰若以先生為‘將’,如何佈置?”智瑤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