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聽說過嗎?士為知己者死(第2/2頁)
章節報錯
智瑤將一盤半生不熟的肉端到豫讓手裡。
豫讓抓起肉直接就是咬,嚼動幾下就吞嚥了下去,再接住智瑤送上來的酒一口飲盡。
他們這是在幹什麼?其實就是進行古老的收納家臣儀式。
整個過程看著有點“西化”的樣子,而這恰恰是諸夏還有貴族時期的一套禮儀。
至於為什麼西式的效忠禮儀跟諸夏差不多?西方與東方在沒有任何交流的情況下都掌握了冶煉技術,一樣是從青銅時代進化到鐵器時代;又比如埃及那邊建造金字塔當陵墓成風,諸夏這邊的會盟臺是金字塔的形狀,沒有進入青銅時代的瑪雅人也會搞金字塔。
所以,世間不存在交流的情況下出現一致,只是發生的事情著實太多,禮儀上出現像是算是巧合,關乎到以科學應用為基礎的造物則就本身是那種規律。
智瑤接納豫讓為家臣是在智申的見證之下,同時臺狐、夫僚、子貢、子路……等等一些人也在旁進行見禮。
儀式完成之後,豫讓跟臺狐和夫僚算是一夥的,跟子貢、子路則算是一同吃老智家的“大鍋飯”。
豫讓之所以跟臺狐、夫僚成了一夥,根本原因是他們專門為智瑤服務。
子路、子貢、宰予這三位孔子的子弟,他們效忠的是智氏。簡約來說就是效忠家族,而非個人。
春秋時期各個家族的家臣,他們一樣是效忠於家族,所能得到的一切利益跟家族的興衰有關。誰要損壞家族利益就是跟他們為敵,必然能夠看到家臣們為了家族各種拋頭顱灑熱血。
“為父不知你為何收納豫讓,亦不多問。”智申確實幾乎沒有干涉智瑤想做什麼和正在做什麼。
“如趙氏責難,你且告知乃是為父納之。”智申說完就走了。
再沒有用的父親,總是希望為自己的妻子兒女擋風遮雨啊!
智瑤從來沒有覺得智申是個廢物,相反很是敬愛這位父親。
有些人明明不行非要各種逞能,不但把自己作死,連帶家族也跟著遭殃。
智申的難得之處在於清楚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會去幹各種超過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為人就秉承“謹慎”和“不多事”兩個準則。
站在原地的智瑤怔怔地看著逐漸遠去的父親,內心的柔軟被觸碰到,有一小會才將目光收了回來。
趙氏會找豫讓算賬嗎?他們的確是有放出風聲,不過一點實際行動都沒有對豫讓怎麼樣。
而大家都清楚趙氏只會喊一喊,豫讓不再去挑釁趙氏的話,趙氏多少會給魏氏一些面子。這個也是豫讓大搖大擺回到“新田”的原因。
智瑤肯定不會帶上豫讓去趙氏那邊挑釁,刻意隱瞞吸納豫讓為家臣也沒有必要,反正就按照正常收納家臣的流程來辦便是。
時節恰好是在冬季,沒有誰會在大冷天到處亂竄,可以讓趙氏收到智氏接納豫讓當家臣的訊息之後,有充分的時間得到冷淡化。
趙氏沒有在第一時間發作,以後想發作就缺了“時效”這麼一種玩意,再提起會變成是趙氏在主動挑事的行為了。
“現在趙氏沒有閒工夫來找豫讓的麻煩,他們真正關注的是多吃一點利益。”智瑤在儀式後沒有特別對待豫讓,重新專注幹自己的事情了。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智氏就能和平接收中行氏的那些城邑,智瑤在用有限的資料瞭解接收的城邑屬於什麼成份。
城邑隸屬的人口,每年的糧食產糧是怎麼樣,當地有多少自然資源,等等方面搞清楚了才能進行規劃。
而智氏在接收中行氏的遺產之後,不會馬上交給中行錡去管理,並不是要扣著,純粹是因為政治方面的困擾,導致需要有那麼一套時間比較長的過程。
去年的出征有一件事情讓智瑤吃到了甜頭,他打算在未來繼續執行下去。
什麼事情?其實就是編練精兵,組建專門的精銳部隊。
這一件事情魏氏早就在幹了,挑選身體素質極佳的青壯,訓練他們家族的重甲步兵。
先走不一定贏,不走則是一定在原地踏步。
“魏氏的重步兵好像也就七八百人?接收完中行氏之後,我家變得更加家大業大,也許能搞出一支三千人規模的精銳?”智瑤覺得搞出三千的數量不顯得心大。
什麼職業軍人之類?其實“士”和“徒”本身就是靠征戰過日子的群體,除了平時不一塊訓練之外,他們早就是職業軍人了。
魏氏訓練重步兵,其實一年之中也就不到兩個月集結起來演練,其它時間都是在家各自練自己的。
智瑤在尋思的是召集“士”和“徒”集中一處,長年累月地進行有編制的團隊訓練,搞出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