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走到十七世紀中葉,風帆戰艦在歐洲世界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劃分,即使不如十八世紀的詳盡,但什麼是主戰艦,什麼是不適合艦隊決戰,卻適用於海外巡航的中型戰艦,乃至是打擊敵人海上商船,遠洋巡航、偵查的高速戰艦,和最後適用於送信傳遞訊息和商隊護航的小型戰艦,卻都有了一個籠統的概念。

現在的水師,就是一派人主張學習荷蘭,以中小型戰艦為主。

而另一部分人則主張學習英法西等西方海洋強國。也就是建立一支強大的主戰艦隊,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尋求巡洋分艦隊的存在。

後者的觀點是,只要秦朗集團不斷的發展下去,他們就早晚要跟歐洲各國給對上。

要知道,世界就那麼大,蛋糕就那麼多,你多此一口,別人就要少吃一口。

到時候想要震懾著西方的那些個先行者,不靠著大艦隊大主戰戰艦,那怎麼成呢?

秦朗心裡頭更傾向於荷蘭派。 因為啊,就東方世界這麼個大環境,搞一支大規模的決戰艦隊,真心有點浪費。

你看周邊的這些個國家,誰他麼用得著決戰艦隊去對付啊?別說是上千噸級的風帆戰列艦了,那就是五百噸級的小型戰艦放到他們面前,都是巍峨高聳的龐然大物。

實在太殺雞用牛刀了。

沒必要!

就搞一些載炮十門的快速戰艦,這玩意兒放在東方世界那就已經是碾壓式的存在了。

多搞一些這個東西,甭管是荷蘭人還是約翰牛,亦或是高盧雞、大板鴨和葡萄牙,全他麼要在東方世界乖乖聽話。

要不然就他們現在這個時候於非洲東海岸以東世界的據點/殖民地之類的東西,在中國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

別看秦朗現在距離一統全國還有挺遠的一段路,實際上要從零開始建造一支遠洋艦隊,那也是非常耗費時間的。

甚至有可能現在拍板定下了章程,但等上三五年秦朗都要統一大江南北了,可那支大艦隊卻還連一半的戰艦都還沒造完呢。

秦朗內心裡傾向於荷蘭派,但表面上他並沒有說什麼。

這事兒還是要水師內部多多辯論,越辯論越清楚的好。

幾場辯論開下來,水師中但凡有點地位的,就都能更深切的理解制海權的意義了。

這是秦朗樂見其成的,也是他沒有自己獨斷拍板,而是讓水師內部自己搞辯論的因由所在。

而且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兒是,隨著水師造艦計劃越來越浮出隨便,陸軍方便也有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