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臨安大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座宅子,是吳浩早就預備下的。
吳浩是這樣考慮的:
以他有限的現代醫學知識,皇帝之前的昏厥,很可能是小卒中(吳浩沒有學過醫,但他的親戚中,有人罹患過小卒中,症候一模一樣);小卒中易再發,第一次發病的一二月內,是危險期,如果再發,基本就是卒中(即中風);若能熬過三個月不發病,就算過了一道鬼門關了。
以皇帝的身子骨兒,若真是小卒中而再發,基本就鐵定了“龍御上賓”,到時候,若有用得著吳知古的地方而她還在紹興,豈非緩不濟急?
所以,就在趙貴誠(趙與莒)身邊守著好了。
雲門寺那邊兒,就說探親,在臨安小住一段時間,也沒有啥不正常的。
為吳知古安全計,吳浩請了丁都兒做她的貼身護衛,並往臨安派了一支小小的精銳部隊(自然是便裝,以其他名義進入臨安),以為緩急之恃。
(各位讀者老爺還記得丁都兒吧?就是“瓊林枝”那位技藝高超的美豔女主人,後與父親丁喬、表兄梁亮同為吳浩收用,在“春秋坊”一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吳知古的密信、史彌遠的密信,說的是同一件事情——
皇帝再度昏厥!
而且,至發信之時,一直沒有甦醒。
吳知古說,果如之前吳浩所料,史彌遠派鄭清之過沂王府,告知阿莒以“將立之意”,阿莒亦如吳浩所囑,“默然不應”;鄭清之果然繼續追問,“丞相以清之從遊久,故使布腹心,今不答一語,則清之將何以答丞相?”阿莒乃拱手,徐徐言曰:“紹興老母在。”
鄭清之當時便是一副“讚歎不已”的表情。
(吳浩叮囑吳知古之種種,詳見第六十三章《收個皇帝做小弟》。)
史彌遠的密信,則寥寥數語,除了皇帝“病篤”之外,沒有別的話了。
吳浩的心跳,快了起來——
臨安即將大變!
不!信件自臨安至淮東,需要時間,極有可能,目下,皇帝經已駕崩,大變已生!
趙貴誠(趙與莒)……是否已繼位?
目下,只能緊盯臨安,別的事情,統統都做不了了!
就算趙貴誠(趙與莒)成功繼位,但只要還在國喪期間,就絕沒有主動出兵境外的道理。
所以,就算北邊兒跳的再歡,吳浩也只能乾瞪眼。
若趙貴誠(趙與莒)未能成功繼位——
那可就真特麼刺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