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柩前登基(第1/2頁)
章節報錯
還沒到一個時辰,吳浩又接到了吳知古的第二封密信——
內廷來人頒詔:以貴誠為皇子,改賜名昀,授武泰軍節度使,封成國公。
這自然是鄭清之回稟之後,史彌遠下定最後的決心,立即動作, 搶在皇帝駕崩之前,將趙貴誠(趙與莒)的沂王嗣子身份升格為皇子身份,於是,除了趙竑之外,趙貴誠(趙與莒)——哦,已經改名“趙昀”了——也有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俺這位小弟, 同時擁有三個名字,叫起來,還真是麻煩呀。)
問題是,這道詔書,史彌遠如何得之?
皇帝迴光返照,暫時甦醒?但皇帝若真是小卒中而復發為卒中,基本沒有甦醒的可能。
那就是矯詔了。但矯詔需要皇后的支援,難道,史彌遠已經搞定了皇后?
若史彌遠搞定皇后,用的是吳浩所獻之計(即芸娘傳謠、趙竑入彀、史彌遠拿趙竑的“字紙”進讒於皇后),即便史彌遠不告知吳浩,吳浩也會透過其他渠道獲知,但迄今,吳浩沒有這方面的訊息。
無論如何,沂王嗣子趙貴誠(趙與莒)及時變成皇子趙昀,還是個好訊息。
若“龍御上賓”來的太快,史、吳措手不及,到時候,趙貴誠(趙與莒)還是沂王嗣子的話,那可就尷尬了——
前頭還有個皇子, 繼承大寶的,憑啥是個親王嗣子啊?
雖然有了進一步的訊息,但還是那句話,信件由臨安快遞至淮東,需要時間,訊息雖是最新的訊息,卻還是不說明目下臨安的情態,還是得引頸而望——
真特麼難受!
特別是乾著急卻使不上勁兒的感覺——真特麼不算好!
吳浩都有點兒後悔“保持距離”的決定了,若此時自己人在臨安,就算日後變成了“奸臣”,眼下,到底使得上勁兒嘛!
他表面鎮靜如恆,內心卻如熱鍋上的螞蟻,特麼的,自打出孃胎,好像還沒有介樣煎熬過?
看來,“每臨大事有靜氣”,還得練啊!
不過, 照照鏡子,老子面兒上還是挺淡定的吧?那些個“每臨大事有靜氣”的, 誰知道內心是不是像老子一樣翻江倒海呢?
欸,能扮嘢就行啦,別要求太高啦。
當然,吳浩並沒有只乾坐著著急,他給展淵、餘玠、王進功、朱榮、季先等心腹都程度不等的透了訊息,並傳令神武諸軍(包括水軍)提高戰備等級,做好“非常之變”的應對。
就這樣熬了近十個時辰(連個覺都沒睡好),吳浩終於接到了吳知古的第三封密信,拆開,熟悉的顏體小字,依舊娟秀悅目,但可辨筆跡微微發顫,可見執筆之人的心情激動:
阿莒柩前登基。
寥寥六字,無抬頭,無落款,但,足夠了!
吳浩一口大氣鬆下來,只覺整個身子涼津津的,原來,雖是初秋天氣,但不知不覺間,早已汗溼重衣了!
穿越一年,所謀甚多,最緊要的一件,終於辦成功了!
老子……還是特麼的牛掰!
在可預見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老子的大後方,有了最堅實的支援,可以大展拳腳了!
沒有啥可以阻攔老子大展駿足啦!
哦,還有個國喪的問題。
欸,技術問題而已,技術問題而已。
國喪期間,老子不能主動“拓土”,但若外敵入侵,豈能不奮起反擊?這種把戲,老子之前也玩兒過嘛!
就有人彈劾老子,皇帝也好、丞相也好,都不會搭理他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