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攻略海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吳浩所得,不止一個淮東制置使。
其一,神武軍的員額,擴充一倍,步軍九千六百,馬軍二千四百。
其二,雖然神武副軍的改編, 實際上早已完成了,但檯面上,這項工作,一直沒有收尾,因此,一直是照原忠義諸軍的員額支領錢糧,這裡頭, 有超過三萬員額的“空餉”。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朝廷不曉得是不曉得實情呢?還是另有什麼考量?反正,一直沒提這茬。
當然,朝廷或許真的不曉得實情,之前賈涉“精兵”,號稱“歲省三分之一”,朝廷已經挺高興的了,對於忠義諸軍以及由忠義諸軍改編而來的神武府副軍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歲省三分之一”。
朝廷不提,吳浩自然更不會主動拒鉅款於千里之外,一直悶聲發大財。
這個不正常的情況,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為吳浩的“神武基金”源源不絕的注入資金。
其三,淮陰水軍正式併入神武軍建制,即是說,神武水軍正式成立,鈐轄為廖登。
(關於淮陰水軍和廖登,詳見第一零三章《神武水軍》)
廖登的委札剛剛下來,喻口船廠即傳來訊息:所有改造、新造戰船, 都已完成。
驗貨之後, 廖登向吳浩報告:皆可用也。
好了,我可以進軍海州了。
為達致襲擊的突然性,不給裴淵、宋德珍、孫武王等遁入海島的機會,在餘玠的建議下,吳浩做如下的部署:
兵發於邳州而非楚州——前者是由西往東進軍,後者是由南往北進軍;發兵之前,一直做出將由邳州北上滕州、沂州的姿態。
如此一來,既成功的將裴、宋、孫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西邊,沒留意東邊海上的情況,不曉得神武水軍已悄悄北上;同時,也成功的叫他們作出了錯誤的判斷,以為吳浩暫時不會來找他們的麻煩,也就未作足夠的戰鬥準備。
待神武軍渡過了沐水,兵鋒已逼近海州東南十餘里的朐山,裴、宋、孫才收到訊息,頓時大吃一驚,手忙腳亂。
是和是戰, 莫衷一是。
最後, 還是孫武王的“和”佔了上風, 於是,派使者請降。
這一回,吳大帥沒說“哪兒來的滾哪兒去”,同意了投降的請求。
使者大喜,再問,大帥給俺們裴、宋、孫三將軍個什麼位子呀?
位子?“顧得全身可矣!”
這是王郎派杜威向劉秀請降,劉秀扔給杜威的一句話:你主子還想做萬戶侯?我給他留條命就不錯啦!
吳浩一直覺得這句話很酷,現在,終於有機會扔出來了。
使者回報,裴淵跳腳大罵,於是,不能不戰了。
但沒有任何懸念,朐山一戰,一班前漣水忠義軍半個時辰都沒撐下來,便潰不成軍了。
海州一定是守不住的,裴、宋、孫趕緊打疊細軟,準備渡過海灣,暫時退往東海島,島上多少屯了點糧食,應該還能撐一段時間,待實在撐不住了,再向北走,反正有船。
至於寶貴的鹽場,只好扔給宋人了。
海州即後世的連雲港,但要說明的是,此時代的海州地理,同二十一世紀的連雲港,大有不同。十三世紀之時,基本上,長深高速以東部分,同大陸完全分隔開來,為一大島,島上設東海縣,島以縣名,曰東海島。
東海島北,另有小島,即後世的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