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通財之義(第2/2頁)
章節報錯
“還有就是軍紀——陳慶之的軍紀,太壞了!你若是兵力雄厚,或者可以肆無忌憚;你不過七千兵,卻一路燒殺淫掠,豈得久乎?”
呃……好罷,好罷。
陳慶之云云,只是個小插曲,話頭很快回到了“四千兵”上。
吳浩和展淵確定了這樣的原則:
其一,儘量不要走到兵戎相見的一步——不是對許國客氣,而是不給許國呼叫“四千兵”與我對陣的機會。
其二,分化、區隔許國和“四千兵”。
其三,吳浩接受了展淵的勸諫,雖然許國可能確實惑於楊妙真的豔名,起了齷齪心思,但還是儘量不傷害他的性命。
封疆大吏遇害,震動過甚,不論吳浩如何自清,朝野上下,都會對淮東以及吳浩本人留下極負面的印象;畢竟,不論經營淮東還是攻略山東,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吳浩都還需要朝廷的支援,目下,還遠未到可以拋開朝廷、獨立發展的地步。
許國一旦去職,就一文不值,若實在氣不過,待他再次“奉祠居家”再對他下手就是了,到時候,不過煩一刺客耳。
除了展淵說的這些,吳浩也考慮到若自己“跋扈”過甚,可能對臨安的趙與莒——哦,已更名趙貴誠了——產生負面影響。
好罷,我大人大量,容你多活兩天。
吳浩以神武諸軍的名義,給城內的和州兵、城外的鎮江兵,各送了一批錢帛,說是“兄弟部隊之間有通財之義”,敬請笑納。
只聽說“朋友之間有通財之義”,這個“兄弟部隊之間也有通財之義”的說法,著實新鮮,但和州兵也罷,鎮江兵也罷,領兵的將領,自然眉花眼笑,對著過來送禮的王進功和季先,打躬作揖,連聲稱謝。
王、季談笑之間,不經意說起,本來,楚州對於遠道而來的弟兄們,也有一番心意,展通判已將“心意”備好了,突然想起,如今,知楚州的可是許制帥,作為通判,不能自把自為了,乃向許制帥請示,許制帥卻好像有點不高興,說,朝廷的犒賞,已經足夠,楚州就莫多此一舉啦。
難得許制帥大公無私,替楚州著想,替楚州省錢,哈哈!
他們倆“哈哈”,和州的、鎮江的聽在耳中,心裡頭卻是怪怪的。
事實上,這是給許國“栽贓”,展通判根本就未“多此一舉”。
然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卻叫王、季所說,愈發像真的了。
章夢先(就是過來跟展淵說許國命喻口船廠立即停工的那位)來到營中,說大帥說了,各軍之間,致送錢物,沒有這樣的規矩,對弟兄們,大帥另有犒賞,神武諸軍送過來的錢帛,統統上交!
許國的本意,自然是不許吳浩收買人心——這四千兵,可是俺的“親兵”呢!但已經落了袋的再掏出來、已經吃下去的再吐出來?
不論和州兵還是鎮江兵,無不大譁。
最終,雖然還是不得不遵令“上交”,但城內城外,滿營上下,罵聲一片。
形勢很好,很該趁熱打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