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章 三連擊(第2/2頁)
章節報錯
殷鑑不遠,我不能重蹈覆轍!
老爺我……不幹了!
但如何“不幹”,大是學問,真德秀還未想定,母親過世的訊息就到了。
丁憂,自然是最體面的退場方式,既然如此,還有啥可說的?趕緊走人!
*
同莫凱一樣,真德秀幾乎也可算是“不告而辭”,但不同於莫凱,吳浩不能捉真德秀回來,只好獨自面對真大帥留下的一地雞毛。
淮東制置司和楚州的日常運作,不是大問題,大問題是,前文說過了,吳浩是武將,身上的文職,只是知軍州,盱、泗戰事已歇,在金國未入寇的情況下,他沒有主動“拓土”的權力,欲略定邳、海,一定要取得制置使的支援。
目下,制置使缺位,如之奈何?
新的制置使,不曉得啥時候到位,到位之後,支援不支援,也得兩說,而蒙軍已經進圍東平,我等不及了!
既然“金國既未入寇,我便不能主動‘拓土’”,那,能不能製造一個“金國主動入寇”,以為我“主動‘拓土’”的藉口?
剛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
之前,時青被殺,吳浩許時部“留去自在”,結果走了一半,其中,有時青的堂叔時全(詳見第七十三章《行刑》、第七十四章《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時全算是時部的二號人物,平日還算有些威信,離開泗州的時青舊部,大部分跟了時全,然前路茫茫,何所之呢?
彼時,赫舍哩約赫德(過來“恢復”泗州的金軍主帥,還記得嗎)正準備出兵泗州,在他眼裡,時全自同吳浩血海深仇,此值用人之際,不必計前嫌,於是,遣人招時全,表示,獻泗州城於宋,是你堂侄乾的,不干你的事,時將軍,趕緊重投大金的懷抱罷!
時全則覆信:“乞授一名義,假邳州以屯老幼,當襲取盱眙,盡定淮南以贖罪。”
赫舍哩約赫德一看,心說,我招撫你,是為了叫你替我打先鋒,填人頭,你跟我扯邳州?你當我傻啊?
還有,“盡定淮南”?憑你?哼哼!
於是,這件事便暫時擱起來了。
二十萬金軍覆沒於黃陵崗,蒙軍進圍東平,有人想起了時全,終於,他的“名義”姍姍來遲:濟州宣撫使,封滕陽公。
頭銜挺唬人的,可是,濟州?
濟州北接東平,算是東平的南大門,現在,這個南大門,已經被蒙古人砸開了,蒙古人由單州北趨東平,單州之後,就是濟州。
濟州宣撫使——嗯,朝廷的意思,叫我去捫蒙古人之背?
您一文錢、一粒米也不給,給個空頭銜,就叫我去摸老虎的屁股?
您當我傻呀?
我還是去邳州——拜拜了您吶!
不過,空頭銜歸空頭銜,也不是一點用沒有,有了這個頭銜,我就是“官軍”,我之入濟州,就是“就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