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前因後果,古怪因果(第2/2頁)
章節報錯
“很好呀!”
吳知古說,智果長老對她,十分禮待;非但如此,就是對趙與莒,也從不以不懂事的少年人相待。
凡趙與莒過來探望表姊,智果只要在寺內,必定請與與莒郎君會面,談佛論道,談詩論詞,每一次,都是如對大賓的模樣。
這……有點不對勁罷?
禮待吳知古,十分正常,她是本寺第一號施主檀越的替身嘛;可是,對一個未成年的閒散遠支宗室“如對大賓”,有什麼必要呢?
智果這種人,手眼通天,打過交道的王公親貴,不計其數,一個小小少年,正常情形下,不會在他眼內,撞上了,隨便客氣兩句就好,根本用不著每一次都親自接待,“如對大賓”呀?
若吳浩不曉得雲門寺同上乘宗勾連,聽到這個,雖有點奇怪,但不會深究;可是,既曉得雲門寺裡頭有古怪,便覺得,智果之待趙與莒,也有古怪了!
吳浩是個愛開腦洞的,天馬行空,隨意所之,開著開著,腦中亮光一閃,莫不成——
吳知古見他一直不說話,有點奇怪,拿一根柔膩的手指,在他胸膛上輕輕一點,“怎麼啦?”
吳浩的懷疑,不可以同吳知古分說的,笑一笑,“我在想,要不要‘再睡一陣子’?”
……
*
次日,監寺看到吳浩手上包著白布,嚇一小跳,吳浩滿不在乎,“自己拋著刀子玩兒,失了手,割到了自己,真正獻醜了!”
出寺之後,吳浩不是回家,而是回城——迴轉紹興城。
他對智果之待趙與莒的懷疑,可能是個重大發現,但這個懷疑,除了展淵,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商量。
進了府城,到山陰縣衙一問,展主簿既不在縣裡,也不在家裡,又“下鄉”去啦。
哪個鄉?
平水鄉。
啊?
十有八九,展淵是去找自己了,這不走兩岔了嗎?
吳浩趕緊往回趕。
來時乘船,回時不得從容,快馬加鞭!
吳浩的判斷不錯,展淵果是去尋他的,不過,基本不算“走兩岔”,展淵剛到吳家莊,吳浩就趕到了,算是前後腳。
“不盈,你來尋我,我去尋你,兩頭尋——有趣!”略一頓,“有什麼事,你先說!”
“好!長風,有件事,我趕著過來說你知曉——”
略一頓,“太子薨了!朝局從此多事,就有天翻地覆的大變化也不稀奇,未必對你我沒有影響,要早做綢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