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2章:烏桓和談

永久帶著陳若、高丞和一千多騎兵,傍晚時從臨渝出發,趁著夜色,經過一夜狂奔,橫穿整個遼西郡,於第二天上午到達楊松、楊柏駐紮的土垠城。

朝廷宣旨的太監來幽州差不多二個月了,可是還是沒有見到永久,不由得有些心急。這天上午正在土垠城的縣令府大堂裡與劉虞等人商談,突然有士兵來報,說是將軍大人永久到了。

“見過劉大人,見過公公。”

雖然到幽州這麼多年了,永久也沒有機會與劉虞見上一面,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劉虞。只見劉虞大約四十歲左右,中等身材略顯單薄,面色文靜猶如書生,衣著儉樸好似農夫。

“永久大人不必客氣,快些跪接聖旨吧。”

聖旨的內容永久早已經知道,無非是平北將軍而已,倒是比中郎將升了一級。待那太監高聲唱完,永久才從地上爬了起來,從那太監手裡接過了聖旨和平北將軍印信。

“將軍大人,你身受皇恩,當思剿滅張舉、張純叛亂,報效皇上。如今張舉、張純屯兵肥如、令支兩城,不知將軍大人何日可破賊軍,平定叛亂?”

劉虞可比皇上還急,他是真的忠於他們劉家的天下,儘管漢室江山已經是千瘡百孔,他還是極力的修補著這艘即將沉沒的破船。眼看著永久接過了將軍印信,他便開始催促永久出兵了。

“劉大人,張舉、張純叛亂,平之易如反掌,所慮者乃丘力居之烏桓鐵騎矣。如果我們貿然起兵攻城,丘力居必率騎兵突襲,到時候我們腹背受敵,前後受攻,則大軍危矣、幽州危矣。”

當著朝廷天使的面,永久並沒有順從劉虞即刻出兵的命令,他就是要讓朝廷來的太監看一看,劉虞是怎麼指揮平叛的。不管他回去有沒有機會告訴皇上,以後戰局的發展,皇上肯定會過問的。

“丘力居大人的騎兵你不必過於擔憂,我已經派人在與丘力居和談。這些化外胡人,只要示之以恩、喻之於理,他們就會臣服於朝廷的。等待和談成功,你們就開始攻打張舉、張純。”

劉虞倒是對他的和談很有信心,他也沒有忌諱朝廷來的太監,當著他的面就說起了他的和談大計。他這樣做也是有目的的,也是想上皇上知道,他劉虞正在為平定叛亂嘔心瀝血。

“很好。只有劉大人與烏桓人和談成功,丘力居退出右北平郡,我們即刻攻打張舉、張純。”

永久表面上很恭敬地說著,心中卻是無比的惱怒。這劉虞自我標榜清官能吏、勤正愛民、仁能洽下、忠以衛國,實際則是沽名釣譽。對內的叛亂是堅決鎮壓、毫不留情,對外的侵略則是示之以恩、喻之於理,典型的漢奸理論。

“劉大人,此次平定張舉、張純叛亂,我們起兵十萬,且全是騎兵,耗資巨大,僅靠屯田實難承受。你也知道,這一個騎兵之耗費相當於十個步兵之耗費,還望劉大人儘快撥給糧草和兵餉。”

既然你有錢送給外族人,我們也找你要糧草和兵餉。十萬騎兵,那可不是個小數目,恐怕你舉幽州之力,也支撐不了多久。永久倒是想看看,你這個幽州牧是如何湊集糧草和兵餉的。

“這……”

劉虞沒有料到,永久會突然提起糧草。剛剛永久同意和談,他正高興,卻不料永久話峰一轉,提起了糧草,他不禁有些為難。當著朝廷太監的面,他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得點點頭。

“好的,我讓涿郡、廣陽郡、漁陽郡先湊集一部分,你也讓樂浪郡湊集一部分。”

劉虞現在能直接調動的,也就是涿郡、廣陽和漁陽三郡。上谷和代郡,幾乎成了公孫瓚的天下,他總是找藉口要對付鮮卑人,還養著三千白馬義從呢,劉虞也是無可奈何。

而右北玉郡以東各郡,除了永久他們駐守的樂浪郡,其他郡都被張舉、張純騷擾了一遍,搶光了糧草,殺光了官吏,直到現在朝廷連官吏也沒有派來,哪裡還能湊集出糧草來?

“那好,只要劉大人和談成功、糧草充足,我保證平定張舉、張純叛亂。”

……

時值盛夏,正是水草繁茂的時節,按理說此時應該是大漠裡的牧民們放牧牛羊、馬匹的大好時機。可是張舉、張純的一場叛亂,把丘力居也拖下了水,他不得不帶著大批人馬屯集在右北平郡的徐無城外。

“報……大人,漢人朝廷任命永久為平北將軍,出動十萬騎兵,分兵兩路已經到了臨渝和土垠。”

丘力居的大帳裡,烏桓人派出的探馬迅速查明的永久大軍的動向。聽到探馬的報告,丘力居不由得皺起了眉頭。與漢人打交道這麼多年,他還真沒有把漢人軍隊放在眼裡,幽、冀、並、青四州就如他的菜園子一樣,想進就進,想出就出。除了在公孫瓚的面前需要謹慎一些之外,其他漢人將領幾乎都沒有在他的手裡佔到便宜。

然而,就是這個永久讓他有所顧忌。永久血洗鮮卑人部落的兇狠讓他膽寒,而永久的手下楊松、楊柏也讓他不敢掉心輕心。這幾年來,他幾乎沒有踏足涿郡、廣陽、漁陽,就是因為不想與楊松、楊柏相遇。

“父親大人,那永久也就是個虛名而已,這麼多年也沒見他打過什麼大仗。我們烏桓鐵騎一個抵他們三個,諒他們也不敢到徐無來找死。”

說話的是丘力居的養子蹋頓,一個身高體壯的悍將。自從跟隨義父丘力居侵襲中原,他還從來沒有碰到過對手,在強大的烏桓鐵騎面前,那些漢人將領們只能依靠城牆防守,根本不敢出來與他們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