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1章:劉虞示恩

宣讀聖旨的朝廷天使已經到了幽州,由於張舉、張純的叛亂,擋住了天使的道路,不能親自來樂浪郡,便派了幾個勇士穿過張舉、張純控制的右北平郡、遼西郡,讓永久帶著隊伍到幽州去接聖旨。

得到訊息後,永久帶著關羽、張飛、典韋、許褚、顏良、文丑、陳若、高丞等將領,田豐、沮授、蒯越、蒯良等軍師,以及二個騎兵萬人隊共計三萬多騎兵從樂浪郡出發,進入遼東郡。

此時的遼東太守陽終已經被張舉殺害了,而朝廷還沒有派來新的太守。這對於永久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因此,永久一面傳令洛陽李時迅速找張讓疏通,一面以平定叛亂為名進軍遼東。

自從進入樂浪郡,一晃四年過去了,這還是永久第一次進入內地。望著襄平破爛不堪的城牆,永久不禁感慨萬千。貌似強大的大漢帝國真的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不僅外敵當前,而且內亂不已,甚至內外勾結,大漢民族是否經得起這番折騰?

初夏的太陽照耀在襄平的城牆之上,斑斑血跡在強烈的陽光下顯得異常的黑紅。經過張舉、張純的一場血洗,襄平城幾乎成了一座空城,官吏跑得無影無蹤,只有少數的百姓在城中艱難度日。望著滿目瘡痍的遼東城,永久不禁搖了搖頭,回頭對田豐說道。

“田豐先生,如今的遼東郡已經是千瘡百孔,必須要有一個得力的人治理遼東,我想請你留在遼東,並給你留下一千五百騎兵,以便恢復遼東郡的秩序,維持遼東郡的穩定。”

“多謝將軍大人信任,田豐一定不辜負將軍大人的厚望。”

對於治理一個地方,田豐可是有充分的信心,雖然不知道將來由誰來當遼東郡的太守,可是維持遼東郡的穩定、發展遼東郡的生產卻是迫在眉睫,要不然明年遼東郡又要鬧饑荒。

永久帶著隊伍繼續西進,第二天就趕到了遼東屬國的首府昌黎。沿途之上,都處都是逃難的難民,都是從張舉、張純活動的遼西郡、右北平郡逃過來的百姓。

永久把對田豐說過的話又對沮授說了一遍,並把一千五百騎兵留給了沮授。不用永久過多的交待,沮授也理解了永久的用意,從今以後,這遼東屬國就成了永久的地盤。

安排好自己的後方,永久就帶著大隊人馬趕到了遼西郡。而張舉、張純的叛亂大軍就駐守在遼西郡的肥如、令支兩城,此時的張舉、張純已經勾結烏桓部落首領丘力居,聚眾至十餘萬人,屯兵肥如、令支,大肆掠奪幽州、冀州等地。

張舉、張純之所以叛亂成功,就是因為得到了烏桓部落首領丘力居的支援。強大的烏桓騎兵縱橫在幽州的廣漠大地上,各個郡的郡兵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以至於張舉、張純迅速發展到十萬餘人。

幽州本來還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騎兵,那就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可是自從公孫瓚抵禦烏桓、鮮卑有功,升任上谷郡太守之後,他的主要目標都集中到幽州西部的上谷郡、代郡去了。再加上劉虞並不喜歡公孫瓚,使得公孫瓚在涿郡以東再也沒有影響力。

而幽州僅有的、能與烏桓騎兵抗衡的騎兵這些年一直躲藏在樂浪郡,甚至讓烏桓人都忘記了幽州還有這麼一支強大的騎兵,以至於丘力居目中無人,竟然帶領騎兵四面出擊,縱馬搶劫冀州、幽州。

而當張舉、張純聽到永久的騎兵到達遼西郡後,似乎才想起了這是一支強悍的軍隊,立即星夜收縮兵力,上十萬人馬集中在肥如、令支兩城之中,準備作最後的困獸之鬥。

“呼突突……”

沉重地戰馬響鼻聲悠然響起,連綿起伏地山樑上鬼魅般冒出一大隊騎兵,所有的騎士身著盔甲、腰佩長刀、肩上斜挎一柄長弓、數十支羽箭從肩後探出直刺長空,馬背上還持著一杆標誌性的三稜長槍。

三萬多騎英武的精騎由遠而近地賓士在大漠之上,遠遠望去與蒼茫的雲天融為一體。隆隆的馬蹄聲在茫茫的大漠中無盡的蔓延,在他們的身後揚起漫天的塵霧。

“籲……”

永久喝住戰馬,靜靜地肅立在山樑上,犀利地目光緊緊地盯著遠處。永久看著一望無際的藍天碧草,胸襟也隨之擴散而去,猛拉韁繩勒住戰馬,高高地揚起手臂,身後一陣嘶鳴之聲響起,三萬多騎驟然而止,行動整齊劃一,顯示出他們整體素質的精銳。

進入遼西以後,永久變得小心起來,畢竟這是張舉、張純的叛亂之地,雖然說張舉、張純的叛軍已經收縮在肥如城中,可是他還是非常小心。

一路之上,永久見到了最為悽慘的景象,生產已被兵禍破壞殆盡,各地一片荒蕪,目前已經是初夏時節,可是這裡連春播都還沒有播下去,誰也沒有關心,今年的百姓拿什麼填飽肚子。

“將軍大人,張舉、張純雖然已經退回到肥如、令支兩城之中,可是丘力居的大批騎兵卻在右北平郡遊戈,這對我們是最大的威協。我們是不是讓楊松、楊柏帶領隊伍進入土垠,對張舉、張純形成夾擊之勢,等待幽州牧劉虞大人到達土垠,然後再向肥如、令支進軍?”

緊跟在永久身邊的蒯越收回目光,向永久建議道。畢竟,永久還沒有見到朝廷的天使,還沒有接到朝廷的任命,貿然進攻肥如城似乎有些不妥。等到劉虞和朝廷天使到來後,再攻打肥如就名正言順了。

“你說得有道理,我們就在臨渝紮營,等待劉虞大人和朝廷的天使。”

永久雖然嘴裡答應著,其實心裡另有想法。張舉、張純的隊伍雖然有十多萬人,可都是些烏合之眾,在永久的霹靂炸彈面前,任何堅固的城牆也形同虛設。可是漢靈帝劉宏馬上就要死了,他可不想在漢靈帝劉宏死之前再惹出什麼麻煩來。

他可是清楚地記得,在漢靈帝劉宏死之前一個月,由於從心底裡猜忌、擔憂董卓,特地任命董卓為幷州刺史,並要董卓交出兵權,而董卓手中的兵馬也就幾千人而已。董卓找了很多借口,寧願不當幷州刺史,也不交出兵權,惹得大臣們一致攻擊。

自己現在手裡有幾萬精銳騎兵,這叫漢靈帝劉宏怎麼放心的下?難道也要自己找藉口拒不交出兵權?所以這次平定叛亂,能拖就拖,儘量往後延長時間,最好一直到漢靈帝死,再來平定張舉、張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