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2章:烏桓和談(第2/2頁)
章節報錯
“胡說,不得小看這個永久,他手下可有不少的悍將。你立即回到部落,再帶五萬人來。”
丘力居瞪了養子蹋頓一眼,大聲地教訓道。在沒有和永久交手前,最好還是重視為好。丘力居心中非常明白,他們可是失敗不起。烏桓人可不是漢人,他們的人口基數太少,恢復起來相當緩慢。
“啊……父親大人,再帶五萬人來,那我們今年不放牧了?”
養子蹋頓可是嚇了一大跳,有些不明白地看著丘力居。此時的烏桓人,總人口也只有五十多萬,要是再來五萬人,也就是抽出了十萬人,幾乎把烏桓人的成年男子都抽走了。
“你懂個屁!那幽州牧劉虞不是派來了使者,想與我們講和嗎?我先不見他,等你把五萬人帶來了,我再見他。我原來準備要一百萬石糧草的,你再帶五萬人來後,我就要找他們要二百萬石糧草,不,要三百萬石糧草。這可比他們在草原上放牧掙的要多得多。”
丘力居是不會吃虧的,他已經和劉虞打過多次交道,那劉虞的脾氣他算是摸透了。永久的兵力再多,只要有劉虞大人在,也不可能跟他打一仗的,無非是增加一些談判的籌碼罷了。
“父親大人高見。那這次調集人馬,每人準備幾匹馬?”
騎兵出征,一個人一匹馬是不行的,就是在本地作戰,一個人也得準備三匹馬,如果是長途遠征,每個人至少得六匹馬,那樣才能保證騎兵的戰鬥力,所說一般的人是養不起騎兵的。
“這次出兵太多,每個人準備四匹馬就行。”
……
“什麼?丘力居要三百萬石糧草?”
當劉虞派出的信使回來告訴他,丘力居要三百萬石糧草的時候,一向文靜的劉虞也不由得睜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幾乎從座位上跳了起來,全然沒有了儒生的風範。
“丘力居大人現在徐無城外屯有鐵騎十萬,人平四匹戰馬,每天人吃馬嚼,開銷甚大,又影響了烏桓人今年的放牧,故丘力居大人堅持索要糧草三百萬石。”
“不行,絕對不行,他這是敲詐!”
寬容如劉虞者,也被丘力居的獅子大開口激怒了。永久的騎兵也是近十萬人馬,也是人平四匹馬,可是永久只找劉虞要了五十萬石糧草。而丘力居竟敢要三百萬石。別說是沒有,就是有也不能給這麼多。要是傳到皇上耳邊,那還不治自己一個資助外寇的罪名。
“大人息怒,任何談判都不是一個回合可以成功的。丘力居漫天要價,我們可在就地還錢。大人,你只要定下一個基數,再派人去對丘力居大人動之以情,曉之於理,總會找到我們能接受的結果。”
劉虞的從事陳費神情複雜,難以言表。一下子就清楚劉虞的心思,畢竟在官場這麼多年了,對官場的彎彎道道心裡明朗得很。畢竟他劉虞是皇室人員,做事都非常小心謹慎。要地位他是皇室成員,誰敢對他無禮,要威望給他再大的膽子也不敢。誰叫他生在皇家,俗話說得好‘無情帝王家’。
如今劉虞也撈了個仁厚之名,不爭權奪利,不結黨營私。皇上放心,大臣放心。這場功名可有可無,對他都沒有太大影響。他確實是想以和平的方式與這些外族人相處,只可惜這些外族人實在是太貪心了,辜負了劉虞的一片苦心,也把他們自己帶到了滅種的境地。
“你知道嗎?這次與烏桓人的談判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而且還不能讓丘力居象以往一樣獅子大開口。這次談判,我已經當著朝廷天使的面與永久說過了,如果丘力居不撤兵,永久就不會去平定張舉、張純,皇上就會責怪我們辦事不力。可如果付出的代價太大,皇上仍然不會同意。因為永久只要了五十萬擔糧草,如果給丘力居更多,我們不僅會遭到群臣的攻擊,而且還會遭到永久的嘲笑、士兵的不滿。”
劉虞到這時才發現,自己把自己帶到了死衚衕。現在丘力居如果不撤兵,責任完全在自己,永久就坐在旁邊看按兵不動。而且自己還在朝廷天使的面前誇下了海口,搞不定丘力居,自己還有何面目見皇上。
“大人,要不我們就讓永久與丘力居打一仗,如果打贏了,那我們的這些糧草不就可以全免了?”
從事陳費對劉虞一味的與烏桓人交好也有些不以為然,從心裡也反對與這些烏桓人談判。這些白眼狼實在是太貪心了,不給他們點厲害瞧瞧,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打一仗?打多少仗也不能解決問題!公孫瓚不是挺能打嗎?他在上谷郡也不知與鮮卑人打了多少仗,可是鮮卑人還是連年侵襲上谷郡、代郡,弄得兩郡民不聊生。要想徹底解決這些大漠胡人,還是得靠教化他們、感化他們。畢竟他們只是些野蠻的胡人,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衣不遮體。這等未開化的化外之民,我們要教化他們,示之於恩,喻之於理,讓他們成為我大漢的子民。”
提起公孫瓚,劉虞就是一肚子的火。公孫瓚不僅破壞了劉虞的和談計劃,還搶劫劉虞送給鮮卑人的禮品,殺害鮮卑人的信使,致使現在鮮卑人也不與劉虞來往,與公孫瓚打得不可開交。這幾年來,公孫瓚一直與鮮卑人處於交戰狀況,以至於上谷郡、代郡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公孫瓚的隊伍連糧草也不能自給,僅僅只有三千多白馬義從。
“都說武將反對和談,那永久為什麼贊成和談呢?”
“與公孫瓚比起來,永久要聰明多了。他並不反對與烏桓人和談,也不主動挑釁烏桓人,只要烏桓人撤出右北平郡,他就不會追究烏桓人。所以我們要快點與丘力居談判,爭取他早日撤兵,我們好騰出手來解決張舉、張純。”
這是令劉虞唯一欣慰的了,要是永久也與公孫瓚一樣與他彆著來,他還真沒法在幽州幹下去了。可是一想到丘力居的三百萬石糧草,劉虞的頭又疼了起來,一個也不是省油的燈啊。
(各位尊敬的讀者大大:歡迎你在百忙之中閱讀本書,敬請你多提寶貴意見。你的推薦就是對作者的鼓勵,你的評論就是對作者的支援,希望你多多推薦和評論。為了支援作者,請你正版閱讀,作者本人在這裡給各位讀者大大叩首了。本書為作者本人原創作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轉載和盜版,否則,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