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1章:劉虞示恩(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次平定張舉、張純,最主要的敵人恰恰不是張舉、張純,而是擁有五萬鐵騎的丘力居。只要消滅了丘力居,不僅僅平定了張舉、張純的叛亂,而且還可以徹底解決烏桓人。
臨渝城就是後來的山海關,此時叫著又叫著渝關,是進入遼西郡的重要通道。也許張舉、張純真的忘記了永久的存在,竟然沒有派隊伍在這裡防守,以至於永久很順利地佔領了臨渝城。
……
初夏的陽光懶洋洋地照在荒涼的大地上,野地裡連雜草也是稀稀落落,偶而有幾隻不知名的小鳥從草叢中直衝雲霄,在茫茫的荒野裡歡快地鳴叫著,無憂無慮地享受著自由的生活。
茫茫的大漠上,一支龐大的騎兵隊伍正在向前行進。他們行進的速度並不快,而是任由馬匹信步走著,一路上還在欣賞大漠的風景,聆聽著那些小鳥的歡叫,似乎並不急於趕路。
自從平定黃巾,永久在涿郡、廣陽、漁陽三個郡共安置了廣陽、青州、穎川、汝南、南陽、常山、濮陽、廣宗等地的一百多萬黃巾軍俘虜、十萬各地借來的鄉勇開荒種田,連同陸續到來的屯田兵和鄉勇的家人,以及從三韓、倭島來的奴隸,整個屯田兵隊伍已經超過了三百萬人。
辛評、辛毗、楊松、楊柏根據永久的命令,一面開荒種田,一面訓練屯田兵。幾年下來,不僅收穫了大量的糧食,而且還訓練出一批精銳的騎兵。只是他們遵照永久的命令,從不過問幽州的事務,刻意保持著低調。
這次永久被命平定張舉、張純叛亂後,永久迅速指示辛評、辛毗、楊松、楊柏,組建了何儀何曼、劉闢龔都、孫仲孫夏、韓忠趙弘四個萬人騎兵隊,每個隊一萬五千人,共計六萬多人的大隊伍。
作為中原人的辛評、辛毗、楊松、楊柏等人,在幽州大地上整整生活了四年,幹猛的狂風吹皺了他們臉上的面板,但卻使他們的身影顯得更為高大,就連辛評、辛毗那文弱的身體幾年來都長出了一身肌肉。
“報告,幽州牧劉虞劉大人來了。”
隨著傳令兵的一聲報告,辛評、辛毗、楊松、楊柏等人回頭一看,果然從隊伍的後面趕來了一群人。四個人勒住馬韁繩,揮揮手讓隊伍繼續前進,而他們幾個停了下來。
“見過州牧大人。”
辛評、辛毗、楊松、楊柏四人等劉虞他們趕過來,連忙策馬上前,在馬上向劉虞拱了拱手。然而劉虞的臉色卻不大好看,他望了望前進中的隊伍,眉頭皺得更緊了。
“張舉、張純有十萬餘眾,另外還有烏桓丘力居的五萬多鐵騎,你們怎麼只來了六萬多人?”
很顯然,劉虞對辛評、辛毗、楊松、楊柏的兵力不滿。好幾年了,雖然劉虞表面上並沒有關心過永久的屯田兵,可是他還是細心地瞭解過永久的屯田兵的實力的。如果永久須要,隨時都可以抽出幾十萬的隊伍來。
“回州牧大人,將軍大人從樂浪郡也帶來了三萬多騎兵,足以消滅張舉、張純,而且目前正是夏忙季節,如果抽調兵力過多,恐怕會影響今年的收成。”
辛評再次拱了拱手,向劉虞說道。辛評非常清楚將軍大人的戰略,此次平定張舉、張純,重點是消滅丘力居,所以抽調的全部是騎兵,有了這上十萬騎兵兩邊夾擊,諒那丘力居也翻不了天。
“那張舉、張純佔據著肥如、令支,且這兩座城池城牆高大,你們卻只有騎兵,如何攻得下來?”
劉虞雖然是個文官,不懂得帶兵打仗,可是他也懂得騎兵是攻不下城牆的。大漠上的遊牧騎兵雖然厲害,可是他們也只能在城外搶劫。正因為有城牆的保護,才使得幽州能在遊牧騎兵的攻擊下生存下來。
“州牧大人,要想平定張舉、張純,首先要消滅丘力居的烏桓騎兵。只要消滅了丘力居的烏桓騎兵,那張舉、張純不戰自潰矣。”
眼看著劉虞滿臉的不高興,不斷地指責自己,辛評不得不透露出永久的戰略意圖。其實這也算不上什麼秘密,就連丘力居也知道,如果烏桓人的鐵騎呆在右北平郡,誰也不可能平定張舉、張純的叛亂。
“你們不必為烏桓大人丘力居擔心,只管放心攻打張舉、張純罷了。我已經派人去與丘力居大人和談,只要付給他一些好處,他就會撤兵的。”
這就是劉虞一貫的做法,只要這些蠻夷不高興了,帶著騎兵南下來搶劫,劉虞總是與他們和談,送給他們一些財物,也不追究他們搶劫的財物、殺害的人民,這事也就過去了。當他們下次再來的時候,劉虞再與他們和談,反正殺害的也不是他的家人,搶劫的也不是他的財物,就是送給蠻夷的,也是百姓上交的田稅。如此週而復始,連那些蠻夷也非常感激劉虞大人。
“州牧大人,丘力居帶著烏桓鐵騎參加叛亂、屠殺漢民、搶劫財物,真是罪大惡極,死有餘辜!你還要給他們好處?”
文弱如辛評者,也不禁有些氣憤,難道就為了自生安穩,任由這些胡人為非作歹?與他們比起來,那張舉、張純無疑是兩個大善人,他們除了搶劫財物、殺害官吏,卻沒有殺害百姓,更應該獎勵。
“你懂什麼!對於這些蠻夷,我們就是要示之以恩,喻之於理,讓皇上的恩德佈於四方,天下歸心矣。”
(各位尊敬的讀者大大:歡迎你在百忙之中閱讀本書,敬請你多提寶貴意見。你的推薦就是對作者的鼓勵,你的評論就是對作者的支援,希望你多多推薦和評論。為了支援作者,請你正版閱讀,作者本人在這裡給各位讀者大大叩首了。本書為作者本人原創作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轉載和盜版,否則,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