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三國伐金(第2/2頁)
章節報錯
“混賬。他西夏佔了我朝數千裡山河,便宜佔盡,然後想跟我朝彌兵消戰?他西夏君臣腦子裡都在想什麼?這天下好事都是西夏的?”
“所以他派一位主戰派大臣過來,是想向朕示威?”
梅執禮平靜的搖頭,說道:“臣以為並非如此,派這位主戰派大臣過來可能是西夏君臣在虛張聲勢。我朝在前幾年剛在戰場上打得西夏幾近亡國滅種,恐懼籠罩在西夏全國上下。”
“今年又大勝金軍,斬首兩萬餘級,重創女真主力。”
“所以在西夏看來,我朝軍威之盛,已非一國能敵。西夏不欲重蹈海上之盟的覆轍,打算聯金抗宋。”
趙桓這回是真的驚住了。沒想到那兩萬顆首級的威懾力如此強大,已經強大到扭曲了西夏的認知!
如今的大宋內憂外患,可真的沒有西夏想象的那麼強。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軍隊了,而且即便軍隊也只有神武右軍在東京招募的那一萬市民算是戰力卓越。如今還在南方平叛。
除此之外,無論是神武左軍還是靜塞軍都是新軍,而且也沒有特別強烈的保家衛國思想,他們打打叛軍還不在話下,但遭遇女真主力,就完全不是對手了。
二戰何其強大的德意志都倒在了東西兩線交戰的困境中,趙桓可不想大宋重蹈大明覆轍,軍隊一會兒調往陝西決戰,一會兒調往遼東禦敵。
對對抗金國這個幅員遼闊,且正當開國,銳氣正盛的國家,不應該是宋朝獨自承擔的重任。
岳飛的戰略才是最明智的,金國統治不得人心,對內可以聯絡金國境內義軍,對外可以連結渤海、高麗等國一同進攻。
趙桓甚至想過聯盟西遼、西夏,三國伐金。
可即便如此,趙桓也不會用割地來與西夏求和。
趙桓說道:“若西夏意圖挾金人自重,那朕寧肯玉石俱碎!絕不會使其猖獗得志。”
官家的反應在梅執禮意料之中,官家向來剛烈,哪怕數十萬百姓因為守國土而死,將陝西被打成一片白地,也不會將土地白送給西夏。
趙桓對這個時代最大的改變就是,朝廷上公卿都是主戰派大臣。
梅執禮對趙桓的態度十分贊同,因而說道:“臣亦以為應當立即義正言辭斷絕西夏企圖。讓西夏立即交還國土,否則兩國立即兵戈相見。”
“只有堅定主戰,才有可能真正促成和談,在後續談判盡數收回這數千裡山河。”
“恩?到如今局面,左相還以為談判能夠收回土地?”
梅執禮堅定的點頭,說道:“臣以為機率極高。因為土地對西夏而言並非最重要物資,數千裡土地能提升的國力其實微乎其微。”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