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風明媚,百花燦爛。

朝廷新政的風氣從禁中大內迅速向四方普及,當新政的內容傳開,整個東京陷入了狂歡的海洋。

從即日起,朝廷免徵一切苛捐雜稅!

以往名目繁多、沉重苛刻的稅收,無一保留。壓在每一個大宋子民身上那沉重的負擔盡數清除。

百姓們一身輕鬆,什麼事情都不用多想。只要回家看看有幾畝良田, 臘月時將這幾畝地的田稅繳清就行。每畝地需繳納帝鈔四百文。

東京百姓們圍在告示欄前,興奮的不能自已。

有人狂喜的問道:“我在東京開了一間酒樓正店,鄉下的田地早就賣給好友了。新政之下我豈不是一文錢的賦稅都不用繳納了?”

旁邊的人回道:“官府好像的確是這麼說的。如果有稅吏在十二月之外向你徵稅,你還可以直接到官府告他。一經核實,獎勵帝鈔百貫。”

“哈哈哈!這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啊!”

“真是天降至聖官家予我大宋,竟然在人間推行如此仁政!就是小康之世, 大同社會亦不過如此吧?”

“汔可小康!天下大同啊!今後誰再敢犯我大宋,誰敢與官家為敵,我就是拼了這條命也要跟他們死鬥到底!”

人群之外,幾名衣著錦繡的中年男子聚在一處,竊竊私語。

一人玄黑色長袍,臉龐紅潤,面色豐腴,名為趙櫟。雖為國姓,但不是皇家子弟,而是大宋開國宰相趙普的後人。也就是那位“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之後。

作為最典型的儒學世家,趙普一家自然是將士大夫所有的惡劣秉性全部囊括。兼併土地、偷稅漏稅、欺上瞞下他們是一樣不落,且習以為常。

趙櫟看著眼前這群賤民的歡呼,此時只感覺如此刺眼,憤恨的說道:“這也算得仁政?古代刻薄之法,無有超過當今者!這是殘害我等士人!僅計畝徵銀這一條律法,我全族就要繳納十四萬三千貫田稅!”

十四萬三千貫?

這個數字說出來簡直讓人頭暈目眩!

剛得知要繳納如此多的田賦時,趙櫟幾乎一頭昏死過去,至今他的心還在滴血!

古往今來, 哪朝皇帝曾經對官宦家族徵收如此鉅額稅賦?這是要逼我等賢良士大夫們造反啊!

要知道當初文公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整整一個京東路的免役錢才二十五萬六千餘貫。

計畝徵銀後,等同於趙櫟一個家族承擔了一路百姓近半的更賦!

旁邊幾人同樣臉色難看,他們默默心算了一下趙櫟家族的田產,也就是三千餘頃。

這個數字在大宋士大夫中間簡直太稀疏平常了,六賊之一的李彥只用了短短几年,兼併的數字就高達三萬四千餘頃,是趙家兩百年積累的十倍。

太祖皇帝明言:“朝廷不務科斂,不抑兼併,富室田連阡陌,為國守財而”。

於是士大夫們紛紛侵民田宅,擁客數百家,“強宋巨室,阡陌相望”,士大夫皆有彌望之田。

在大明極力抑制兼併,首輔徐階都還能有二十四萬畝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