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上,趙桓就不打算繼續印了。一旦被仿冒,對百姓傷害太大。雖說古典時代印假鈔的事情極少,畢竟與後世那輕鬆的懲罰不同,在封建王朝仿製假幣,真的會被統治者挫骨揚灰,甚至凌遲族誅。

卑劣小民沒有能力仿製,有仿製能力計程車大夫有太多更安全的斂財方式。

倒是官府可以憑藉著印刷成本低廉的優勢,印刷大量新幣以絕對數量優勢取代天下四方紛繁複雜的貨幣。

其他貨幣與帝鈔相比有個無法拉平的劣勢,那就是他們鑄幣成本高昂。無論是鐵錢、銅錢歸根到底都是金屬冶煉而成。

而在封建小農時代,鋼鐵冶煉就是一項沉重的財政壓力。無論是運送礦石還是冶煉金屬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帝鈔正符合大宋這落後的基建,朝廷只要考慮如何將他推廣出去就行。

楊時問道:“官家打算以鹽錨定帝鈔價格,是打算放棄鹽鐵官營?”

趙桓笑容洋溢,說道:“聽完卿的合併稅賦、計畝徵銀方案後,朕相信我聖朝財政收入絕不會再有所缺。朝廷也就無需以鹽鐵官營來維持財政收入。”

凡是官營的東西,都代表了價格昂貴。大宋鹽價是遼國、金國的十餘倍,又與西夏連年戰爭,歸根到底都是因為這個鹽鐵官營制度。

如今大宋甚至敢展望四億貫的超級稅收規模,自然也就無需以高昂的鹽價來維持財政收入了。

趙桓甚至能夠想象,當天下百姓聽到只用往常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的價錢就能買到食鹽,百姓對帝鈔會是怎樣的欣喜若狂。

因此趙桓吩咐道:“今後凡四方百姓,皆可持帝鈔前往鹽場支鹽。鹽場需視其與鹽引同效,向其付鹽。”

“若如此,帝鈔與鹽引是愈發相像了。鹽商只要帶幾萬貫的帝鈔,到鹽場就能買回大量食鹽。如此朝廷只負責鹽場,轉運、售賣等各個官署的官員亦可以精簡裁撤了。”

“茲事體大,臣請先在河東、京畿一帶試行。”楊時慎重的說道。

趙桓點頭,這規模龐大的改革,總要先試點,不可能全盤更易。否則一旦出現問題,朝廷的財政系統整體就崩潰了。

“此正是朝廷收復河東的意義所在。從河東開始稅賦、貨幣改革更易被百姓接受。”

如此說來倒是有趣,大宋發行貨幣的機構竟然會使鹽鐵司。河東的大商人們,在去取鹽引時發現自己拿到的就是官府強制推行的貨幣,恐怕驚訝的下巴都能掉地上。

不過放開鹽鐵官營後,大宋就不用再擔憂張士誠那種殺伐狠辣的大鹽梟和大大小小武裝販鹽的私鹽販子了。

將國家正稅定下以後,趙桓心情放鬆愜意,對楊時吩咐道:“計相接下來幾個月傾力研究一下商稅。我聖朝自此以後,要制定專業的工商稅。”

“這四億貫的國家正稅只是朝廷稅收的保底。日後能否實現財政百億貫,還是要看工商稅。”

百億規模的財政支出?楊時被官家的宏偉目標驚得幾乎失神。

官家在何處見到過如此宏大得財政專案?

若大宋果能實現如此宏偉壯舉,則遠邁漢唐何足道哉?平八荒、掃六合亦不在話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