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統一貨幣(第2/2頁)
章節報錯
顯然想統一國家貨幣,這是一件極為龐大且困難的事情,不僅關乎改革成敗,更關乎無數百姓的身家性命,家庭財產。
與士大夫們的紙老虎不同,朝廷若逼得民怨四起,天下沸騰。四方百姓一聲怒吼,揭竿而起,真的會動搖大宋國體,甚至把皇帝拉下馬。
不過趙桓也未氣餒,大宋最大的魅力就是他開拓創新的改革精神。能親手將這個國家從積貧積弱的困境中挽救出來,也是這個時代君王將相們最有成就的一件事情。
於是趙桓對楊時說道:“朕打算推行一種新貨幣,成為國家統一貨幣。並逐漸取代各地紛繁複雜的貨幣體系。”
楊時說道:“官家想法我朝歷代君臣都曾想過。以朝廷威信,只要推行新幣,哪怕以強制手段亦能使百姓接受。可是貨幣需要能切實購買到足夠的物資,才能真正流通。”
“此外亦需考慮朝廷貨幣與各地貨幣的兌換比例。”
趙桓點頭,說道:“這一項朕知曉。朝廷推行貨幣,必須有能錨定其價值的物資。”
這就像後世美金曾經繫結黃金,美元曾經繫結石油。
在大宋也需要一種物資,只要拿大宋發行的這種貨幣,就能一定能買到某種戰略物資。
趙桓腦海裡幾乎立即想到了幾樣東西。首當其衝就是土地、稅收和鹽鐵。
尤其稅收這一項,大宋有先例。那就是折納。
雖說這並不是一個什麼好習俗,但至少在國家內部對此非常熟悉。
趙桓說道:“朕打算頒佈一條法令,國家明年稅收只收新幣。”
楊時思考了一下,點頭讚許說道:“各地都曾經摺納過物資。百姓能接受上稅之前用本地貨幣置換官府新幣,然後上稅。這至少能保證新幣足以流通下去。”
但缺點就是可能會極度加大百姓的負擔。到時候官府徵稅急促,百姓手中有沒有新幣,只能以更高的價格兌換新幣。最終還是富了那些上下其手的官員士大夫。
針對這一項,趙桓說道:“在年底徵稅之前,朕打算先讓貨幣在民間流通一段時間。讓民間土地交易必須使用新幣。”
土地交易是大宗買賣,而且春耕期已過,一般百姓不會太焦急。他們可以從容用貨幣兌換朝廷的新幣,使雙方兌換價格趨於穩定。
楊時說道:“臣建議從京畿、江淮一帶開始普及。這一帶使用的是銅錢,一直是朝廷徵稅常用貨幣。新幣與銅幣可以一比一兌換,對民間影響極小。”
“然後在以土地價格為參照,向四方府、路、州、縣擴散。逐漸實現對其他貨幣的置換。”
這可是一個大工程,要置換全國二十四路的各種貨幣,還要趕在年末之前完成。
傳統的鑄幣方法肯定是行不通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