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大宋新一屆朝廷(第1/2頁)
章節報錯
廷議裡面有不少新面孔,最主要是六部尚書。
因為正月朝廷管轄的區域只在東京,二月趙桓在外平定叛亂,三月才總算是陸續與六部尚書混得臉熟。
除了戶部尚書陳知質以外,吏部尚書是謝克家。
吏部尚書一般被稱為天官,因為他主掌一朝官員的升遷。
不過這位大宋天官卻沒有太多威嚴,這也是滿朝公卿們的常態。
當今官家的權威熾烈的彷彿夏日驕陽, 沒有任何人敢直視。
有這麼強勢的官家,相權、臣權等等都不得不有所萎靡。
謝克家更是謹小慎微,因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升遷跟能力沒有半分關係。
完全是前任吏部尚書、宰相唐恪犯渾,國難期間,為了求和, 極盡配合金人要求, 下令割讓河東、河北數萬裡江山。又詔令天下,解散勤王大軍,以至於犯了眾怒,差點被東京百姓活活打死在宮殿前。也難為他一把老骨頭,腳下竟然十分滑溜,萬眾圍堵中居然僥倖逃脫了。
但經歷了這一出,他是沒顏面在朝中繼續做官了,灰溜溜的滾出了京城。
因此謝克家從吏部侍郎升為了吏部尚書。這種情況下,謝克家哪敢反抗親自統帥軍民擊退金軍的官家?他只能時時緊跟官家步伐,事事擁護官家決斷。唯恐步了上一位尚書的後塵,被東京軍民暴打一頓,趕出京城。
禮部尚書程振的情況與謝克家不說一模一樣吧,簡直毫無差別!前任禮部尚書馮澥同時身兼尚書左丞,因為主和,被官家整的實在是太慘了。曾經馮澥也是能在朝廷中作為主和派代表參與決策的,結果官家故意點名他去城外督戰,轉移御前軍器所。藉機將他一擼到底還不解氣,御史中丞秦檜又將他列入了抄家一列。
左相梅執禮方才藉機將他程振從戶部侍郎提拔成了禮部尚書。因此他與戶部尚書陳知質一樣都是梅執禮的親信。
工部尚書則是宰相李綱的親信, 當初趁著御史中丞彈劾工部尚書貪腐時, 被李綱提拔上來的,名為蘇遲。
這個名字不是很出名,但他爹的名字就無人不知了,名叫蘇轍。也就是蘇軾的弟弟。
蘇轍在徽宗朝被打入了元佑黨籍,也就是司馬光那一派。
大宋對元佑黨人的恨意,那絕對是咬牙切齒。當年元佑群臣貶竄死徙略盡,但京師依舊未愜意,將司馬光為首的元佑黨籍名目刻石,立在文德殿(也就是現在廷推的地方)門前,命名未“奸黨”。凡名在藉者三百零九人,皆禁錮其子孫,不得在京師和京畿近甸為官。
後來黨禁有所鬆動,蘇遲為了改變家族命運,立即旗幟鮮明的支援元豐黨人,也就是王安石那一派。
這份舉動,因緣際會之下,正符合朝廷大勢。所有人都清楚,官家十分欣賞文公王安石。蘇遲早在靖康之前就觀點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立場,這自然被宰相們所矚目。說明他不是在官家表態之後, 趨炎附勢的。所以立即被李綱予以重用。
刑部尚書是李若水, 這位大臣因功從權知開封府升到了刑部尚書。
兵部尚書則是右相孫傅的親信, 名為聶昌。這是一位跟孫傅一樣極具威望的大臣,威嚴有度,而且睚眥必報。六賊之一王黼的死,就是他派人路中刺殺的。
不過兵部如今沒有什麼權力,兵權都被趙桓劃給了樞密院。他也就跟孫傅一樣,都是朝廷的點綴人物。是以元老重臣來安撫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