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塞軍是於三月下旬開拔至隆德府一帶的。

隆德府這個名字或許不是很出名,但他的古稱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裡在秦漢之際名為上黨。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於是秦趙長平之戰在這裡爆發,兩國相據兩年有餘,最終趙國四十餘萬降卒被坑殺, 成就了殺神白起的絕世威名。

在隆德府南方還有赫赫有名的壺關,漢末三國時期,曹軍主力曾經傾巢出動攻打此地,耗時三月方才攻克。

總之此地是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韓世忠所部順利抵達後,沒有再冒進。而是開始在此地穩固防線,扎穩營盤。

想收復太原,顯然遠遠超出了這支新軍的能力範疇。

韓世忠的打算是先在這裡站穩陣腳,一方面派兵向北打探金軍虛實, 一方面穩固後方。也就是德隆府以南的區域,清繳流寇、群盜,安置百姓,以及推進最重要的事宜——那就是徵兵。

當然這不是單單他一個武將就能做到的事情,所以韓世忠抵達隆德府後,第一時間就向朝廷彙報,請求朝廷重置宣撫司,趕緊派一位宣撫使過來啊!

這裡就不得不誇讚一下大宋的郵驛體系,就算在靖康之難最危急的時刻,朝廷的郵驛系統也沒有崩潰,東京文書能跨越數千裡抵達長沙,召回李綱。這位主戰派大臣的徵召,自始至終都未曾勞煩趙桓過問。這一點與明末可謂大不相同。靖康年間,如果不看金人入侵,大宋其實勉強算得上是盛世。

韓世忠的信使從隆德府出發,只用了兩天就抵達東京城。

文德殿, 就算是一向不對付的宰相們,如今也是歡聲笑語。

李綱笑著說道:“早聽聞韓世忠有韓潑五之名, 他這信名為請設宣撫司,但字裡行間,都是在誇耀武功啊。”

趙桓微微頷首,坦率而言,自己有些看輕韓世忠了,沒想到齊裝滿員,不吃空餉的他居然這麼能打。

河東群盜與河北不同,他們的主力都匯聚在了王善麾下。朝廷都以為這會是一場漫長的爭奪戰,靜塞軍想越過黃河在河東站穩跟腳就要耗時許久。

沒人想到他韓世忠居然一戰將王善打崩潰了,雖然還不能與完顏婁室一戰乾脆果決的將宋軍全部碾碎相比,但這戰績在大宋也算是拿的出手了。

至少相比於平方臘,靜塞軍在河東的平叛顯得十分驚豔。甚至有王朝開國氣象。

他這戰績,在大唐、大明開國前期,也屬於耀眼的戰功。

不僅趙桓有這個感觸,左相梅執禮也感慨道:“自官家宣礪山帶河之誓後,朝廷氣象為之一新。似乎天命在我,大軍屢戰屢勝, 極具王師氣象。即便各朝立朝之師, 亦不過如此而已。”

這個馬屁拍的趙桓極為舒暢。但相比於天命、氣運之說,趙桓還是更相信這一切源自制度改革、組織力的提升。

隨後趙桓談回正事, 說道:“既然韓世忠在河東開啟了局面,也是時候派一位宣撫使過去了。朝廷可有人選推薦?”

“臣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