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法案, 哪怕不用後世人來看,大宋不食人間煙火的皇帝都知道這是個極佳的法案。

如果能推行成功,大宋絕對能避免封建王朝的兩百年週期。使大宋成為千年王朝,長盛不衰。

因為即便到了後世,趙桓穿越之前,人類的智慧也沒找到比這更合適的農業稅了。除了完全免除!

王安石首次推行這條法令時,僅在京東、河北、陝西、河東等五路之地便清丈了二百四十八萬四千三百四十九頃田地,佔當時全國徵稅田畝的百分之五十四。

但顯然這條法令顯然是極大的冒犯了士大夫們、豪強們的利益,哪怕大宋皇帝前仆後繼,先後在景佑、慶曆、皇佑、嘉拓年間,四次推行,都不得不迫於士大夫的壓力予以終止。

如果在靖康年間,再次推行,這就意味著大宋皇室,第五次嘗試推進這項法令。

歷代先皇都沒有作成的事情,趙桓有可能作成嗎?

趙桓心情激動,非但有可能。而且這可能是機會最大的一次。

因為隨著金人入侵,東京城四百里範圍內都是一片鬼蜮,士大夫、豪強遭遇重創,大量土地失去了所有權。

趙桓向梅執禮問道:“卿打算如何措置這方面事宜?”

梅執禮說道:“我大宋此前施行兩田制,土地分公田與私田。臣打算趁此時機推行公田法。”

“公田法?”

梅執禮點頭,說道:“凡田地,民間拿不出田藉,無法證明其歸屬者,盡皆收為公田。”

“繼續說下去。”趙桓關切的說道。雖然這個政令不近人情,但在封建社會,也不算什麼大事。據趙桓所知,賈似道似乎就幹過這種事。說明這個政令是能推進的。但梅執禮應該不是這麼莽撞的人,想來還有補充。

梅執禮繼續說道:“若只如此,恐怕會使百姓利益受損。臣決定,在推行公田法的同時,補充一條授田法。即為每戶百姓補齊三十畝良田。”

趙桓稍微思考了一下,就明白梅執禮言下之意。公田法對基層百姓而言影響並不太大,他們若田契沒在戰亂中丟失,那麼田地依舊是他們的。甚至若持有的田地不足三十畝,官府還會予以記錄,日後給其授田。若是田契丟了,更簡單,等著朝廷授田就行了。

關鍵是這項法令對豪強、大地主的影響就非常深遠了,他們面臨一個兩難局面。若是不向朝廷申報,那麼土地直接被朝廷沒收,成為官田。

如果申報,就意味著朝廷知道了他們的土地數量,日後會對著田地畝數收稅。再想隱藏田藉,偷稅漏稅就十分困難了。

而且在此之外,還能給當地官府減少一項麻煩。戰亂之後,一定會有劣紳、豪強侵奪無主良田,將百姓的良田說成是自己的。官府要花費大量精力來審案,判斷土地歸屬。

這條法令一頒佈,所有官員都清淨了。大家都不用爭了,拿不出田藉,這地就是官田。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趙桓再一次站到了士大夫、地主豪強的對面。

還要進一步思考,如何讓這些人老老實實的納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