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官紳一體納糧(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宋皇帝先後五次想要嘗試推行方田均稅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項稅法實在是具有無以復加的誘惑力。看過他的首次推行結果,沒有任何一位皇帝能夠忍受得住這份誘惑。
僅京東、河北、河東、陝西等黃河沿線五路推行,就清丈出佔舉國百分之五十四的田地。
這是個什麼概念?大宋有二十四路,而眾所周知,在大宋時期,經濟重心已經向南轉移。
淮南、荊襄、四川、湖廣、江南一帶才是國家經濟最繁華的區域。
可以想象,若方田均稅法推廣到南方,大宋朝廷能夠管轄的土地面積,將會瞬間騰飛,驟翻三到四倍亦未嘗沒有可能。
這意味著,哪怕剛剛經歷了金人入侵,國家遭遇了慘烈的靖康之難,趙桓還是能夠實現稅賦遠超盛世之時。有可能實現稅賦兩億貫的壯舉。
畢竟在南方,經濟基礎還沒有受到戰亂太大的波及。為了守住南方的繁華成果,朝廷不惜把第一名將岳飛派往南方掃清局勢。
如今三月,神武右軍已經如鋼鐵洪流一般橫掃了兩淮之地,正在鞏固戰線,清掃群盜,為繼續南下鞏固糧道。
兩淮、江南推行均稅法的美好前景,近在眼前,趙桓態度堅決,絕不會再犯趙宋皇帝性格軟弱,輕易妥協的毛病。
對宰相們說道:“將方田均稅法隨著神武右軍進軍的腳步推進下去。自朕臨朝之後,我大宋施行官紳一體納糧制度!”
“文公未曾完成的偉業,要在朕手中推行下去!”
殿內三位宰相一臉平靜,不是他們對這嚴苛制度沒有感觸。而是早已經猜到了這種結果,甚至可以說心中麻木了。
如今的官家可謂是各個方面都看士大夫不順眼,無時無刻不想著對士大夫動刀子。
從當初減免士卒丁賦那一刻,有識之士就知道官家一定會接過文公王安石的旗幟,繼續朝士大夫階層的特權動刀。
只不過文公針對的是士大夫們免徭役的特權,官家針對的是士大夫免田稅的特權。
看著三位一臉麻木的宰相,趙桓眉頭一揚,頗感驚訝,問道:“你們怎麼不勸朕?朕以為幾位相公會激烈反對。朕都已經準備好跟朝臣們激烈辯駁了。”
左相、右相同時眼觀鼻,鼻觀心,直接裝木頭人。你李綱不是愛攬權嘛,這表現的機會給你。
李綱沒法學兩位宰相,畢竟官家還指著自己來處理朝政呢。只得開口問道:“官家聖明,新政施行應天順時,臣等不敢妄言。”
趙桓興致缺缺,大宋士大夫的戰鬥力跟大明士大夫真的是天壤之別啊。
這老朱家要敢朝士大夫們動刀,逼著士大夫們交稅,他們能指著皇帝的鼻子罵,把收稅的宦官直接打死。
結果到在大宋,王安石砍他們一刀,他們怒目相對,然後默默交稅。趙桓再砍他們一刀,他們連怒目相對這一步都省下了,直接跟個受氣得小媳婦似乎,委委屈屈的交稅。
趙桓怒其不爭,問道:“我大宋士大夫就沒有一點血性了嗎?他們是否會暗中勾結,抵抗新政?”
李綱滿臉無奈,抵抗?還要怎麼抵抗!
辭官?有人敢辭,官家立即就批。先不說能不能威脅到官家,講道理,大家還是非常捨不得這份官職的。畢竟大宋官員的俸祿委實挺多的,待遇亙古未有。沒有人願意為了別人的特權,損害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