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千古以降最先進的田稅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針對疏通古汴渠的方案,趙桓說道:“疏通溝渠,可以作為一項國策交給工部,無需侷限於古汴渠一線。以工代賑,安置軍兵、難民。”
這項國策有非常大的好處,至少比廂軍那一套強太多了。
首先,就是強化了基礎建設, 能夠大興基建。
必須要承認的一點是,大宋土地私有制的情況下,民間農業高度發達,而且大量糧食都存於富戶手中。
他們是有足夠多的糧食可以供應全國,售往四方的。
只是受制於落後的交通運輸條件,大量糧食堆積在富戶倉庫中, 以至於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大量的渠道被開闢,發達的水運會極大方便漕運運輸,將糧食售往四面八方。
至於土地大量堆積在富戶手中,趙桓其實不是很在意。他要的是一個高度發的的經濟社會,而不是一個人人平均的貧窮時代。
日後針對性的更改稅賦法案,就能極大緩解貧民壓力。
其次是,水利的發達能極大緩解黃河水災,以更多的支流為黃河洩洪。等待國家強盛之後,以更強力的手段政治黃河。
擔憂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變質,成為隋煬帝一樣的大興土木,徵發徭役。趙桓特意向三位宰相吩咐道:“施工過程中不得徵發百姓,只以薪金招募百姓勞作。即便這十幾萬禁軍,若不想再從事勞作,亦需允其隨時離去。”
李綱立即說道:“臣會與臺諫商議,一同對此方面事宜進行監察。”
左相、右相瞬間像是吞了個蒼蠅,噁心不已。這傢伙無時無刻不在暗示著自己跟臺諫親密的關係, 臺諫彷彿成為他爭權奪利的工具。
也不知道官家為什麼這般縱容他,把臺諫演變成滿朝皆知的黨爭工具。這對臺諫的權威著實是一次極大的抹黑。若長此以往,臺諫恐怕再不復往日地位。
難道官家想清洗臺諫, 重新肅清監察制度?
趙桓卻沒有多說什麼,十萬禁軍的初期安置就算是這般定了下來。
隨後趙桓問道:“關於土地給百姓授田,朝廷有了章程嗎?”
梅執禮回道:“稟官家,如今朝廷已初步恢復京畿路、京東西路、京西北路秩序。正在全力統計荒地,作為官田租給百姓。”
“未授田?”趙桓驚訝的問道。
梅執禮神情興奮,說道:“這正是推進文公方田均稅法的最好時機,寧可作官田,效率低下,亦要先丈量清楚土地,確定田藉歸屬。”
談及文公王安石,殿內三名宰相都一臉欽佩。
無論內心欽佩與否,至少要在官家面前展現出欽佩的模樣。因為眾所周知,官家對文公推崇不已。
而提及方田均稅法,趙桓神情一振,眼中有精光閃過。
方田均稅法是王安石關於稅收改革的一項最重要的法案,針對的就是大宋各地田賦不均,地主富豪相率隱田逃稅,賦稅負擔都加在了中小地主和農民身上的情況。谷掽
所以制定了實際丈量土地, 根據佔有土地多少確定稅額的方案,即方田均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