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腹有詩書氣自華(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桓吩咐完對寺廟化外之人的安排,一旁負責練兵的將領適時向前,說道:“臣神武右軍中軍統領胡閎休,恭問官家聖安。”
趙桓目光從梅執禮身上收回,看向胡閎休,訝異了瞬間。
因為眼前這位神武右軍中軍統領實在是年輕的不像話,而且非常儒雅,文質彬彬。
趙桓不清楚兵部怎麼會讓這麼一位年輕人來管理如此重要的新軍。
作為大宋宰相,梅執禮有“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的責任。
見趙桓面露詫異,立即向趙桓解釋道:“選用胡閎休擔任神武右軍中軍統領,乃是臣與樞相共同商議的任命。”
趙桓笑著說道:“如此,想必胡統領必有過人之處。”
“臣愧不敢當。”胡閎休謙恭的說道。
“沒什麼敢當不敢當。”梅執禮說道:“我與樞相一同舉薦你,就是希望你能將年輕意氣與兵法韜略相結合,給這支新軍帶來不一樣的氣象。”
說完梅執禮向趙桓介紹道:“這位胡閎休是宣和初年太學生,與城外組織太學生巷戰的陳東、汪若海,義氣相許,忠貞感召朝野。靖康元年,應試兵科,中優等,補進義校尉。金兵圍攻汴京,胡閎休負責一段城牆守禦,進承信郎。”
“昨日血戰,他率部死戰保康門橋,以忠義死戰進敦武郎。”
聞言,趙桓再看胡閎休眼中便充滿了讚賞。一位太學生,沒有選擇文臣之路,而是去應試兵科領兵作戰,是大宋士人中難得的有英雄氣之人。
昨日表現也對得起趙桓對其讚賞。他就是宋軍中最典型的中層軍官,忠貞熱血,年輕意氣,滿心滿腦想的只有殺敵報國,守衛國家。
而且難得的是,他並不是那種無腦莽夫。而是有勇有謀,在兵科應試中,高中優等,可見其才能。
趙桓不知曉的是,這位年輕軍官,歷史上還著作《致寇》、《禦寇》二篇兵書。
“昨日朝廷透過一項法令,讀書人要參與科舉,必須有三年從軍經歷。卿如何看待?”趙桓興致勃勃的問道。
胡閎休說道:“如此必能使軍隊指揮更加順暢,行動更加迅捷。”
“哦?這是為何?”
胡閎休解釋道:“非是臣自矜。自臣統軍以來,發現凡軍中將校,若曾經飽讀詩書,胸中有天地。其無論指揮作戰還是執行軍令,都會更加順暢迅捷。比之不識文字的莽夫,無論軍紀、作風、還是意志、效率都要高上一截。”
“腹有詩書氣自華啊。”趙桓感慨道。同樣是軍人,一個軍人常年讀《左氏春秋》,讀《孫子兵法》。一個軍人斗大字不識一筐,連是非左右都不分,怎麼也不可能想提並論。
因為前者可以是關羽、可以是岳飛,後者則是普通大頭兵,哪怕有一身勇武也不過是李逵之流。
所以常凱申要動員大學生參軍,喊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
胡閎休說道:“故臣以為,官家強令僧人、道士從軍,不如下令太學生從軍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