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貫穿鐵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蘇黛小心的舉了一下手,說道:“張相公,我解釋一下。其實不用擔憂火車頭改進的事情,你們可以一次性的從全域性上規劃道路方案。”
“鐵路運輸的關鍵在於鐵軌,軌距確定之後,基本上幾百上千年也不會變動。後續的火車頭改進,雖然蒸汽機和形制上會大有變化,但軌距是不會變的。”
見有人還是不太懂軌距跟鐵路,很多官員一臉疑惑,蘇黛一句話概括道:“也就是後續改進的火車頭依舊能夠在現在的鐵軌上執行。”
蘇遲問道:“那豈不是立即就可以著手向漠北修建鐵路了?以後同一條鐵路的運力只會提升,不會下降。”
蘇黛點頭,說道:“是這個道理。”
趙桓看向蘇遲,問道:“那關於首條鐵路卿有什麼建議?”
蘇遲說道:“既然鐵軌鐵路鋪成之後可以沿用百年,臣建議直接就從東京開始向北修,走河北,地勢平坦,然後經過河間府、北京繼續向北,經過臨潢府路向西,然後進入漠北。”
這不是一條東南向西北的直線,而是從東南有點偏東北,然後從東北向西急轉,貫通整個草原。
趙桓好奇的問道:“怎麼走了這麼一條路線?”
蘇遲說道:“若在漠北築和林城,那整個北方就再沒有敵對勢力。可以說西遼、東遼、秦國作為藩籬,將遊牧部落隔絕在了域外。”
“這北方直到冰洋,都盡為我朝所有。普天之下,皆為王臣。”
“那在軍事意義之外,這條道路還要兼顧行政、經濟意義,將極北地區緊密聯絡到一起。”
“走這條路線,可以將燕雲以北的經濟區域聯絡到一起,路上極少經過高原荒漠。而從東京直往和林城,中間大概有兩千餘里的荒原地帶,無論價值還是維護成本都不能與之相比。”
經濟區域這個詞就很精準。
出了燕雲北路,北面真的就沒有什麼經濟重鎮了。
當地苦寒,土地僵硬,搞種植基本上是沒什麼前途。以往這裡不被中原所重視,就是因為只能打打獵,擼擼樹。
但是運輸成本又讓人望而生畏。就算是一塊虎皮帶到中原,其價值減去大量馬匹提供的運力,也沒有剩下多少財富。
但有了火車就不一樣了。
所謂要想富,先修路。
有了火車軌道,將來這裡的優質林木,皮革草藥,人參寶石就能大量送往中原了。
尤其是高大林木,中原古代的奇觀建築已經快要把高大樹木砍光了,巨木要麼存在於南洋,要麼存在於東北。
把這些資源輸送到中原,可以換回大量的財富,反過來提升當地的發展。
在這一帶其實還是有不少少數族裔部落的,他們人數幾千,沒有什麼爭霸的野心,也沒什麼存在感,遊蕩在北極圈附近。
往北修鐵路,可以立竿見影的籠絡他們進入大宋經濟體系,安心從事生產,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可以用賣樹木、賣皮革換到的錢,新建房屋,購買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