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軍在塞外,難的從來不是軍事層面上,而是後勤補給層面。

漢代的護匈奴中郎將看起來牛哄哄的,實際上只有漢兵千餘人。

大堂的安西都護府盛極一時,軍隊人數兩萬四千。

對中原而言,統治難度大部分不在武力上,而在於怎麼保證補給以維持這支武力。更準確地說,是以可以承受的,相對較低的代價,保持武力存在。

所以趙桓說完之後,岳飛就關注的對蘇黛問道:“蘇教授,要駐軍漠北,鐵路能提供多大的運力?”

對這位大宋軍神,蘇黛是仰慕欽佩不已的。靖康年間,她還是垂髫稚子,就聽過嶽太尉勇冠六軍,摧鋒陷陣的事蹟,在之後直到入宮之前,她年年歲歲都能聽到民間關於嶽相公在東京之戰中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的典故。

所以她立即態度端正無比的回道:“按目前火車的執行情況,一輛火車頭可以運輸四百五十名士兵或者拉載兩千石貨物。一天一夜行進約兩千餘里。”

“這個數字雖然還不夠完美。但可以依靠增加火車頭來解決。”

“按保守估計,太學院有信心在幾年內將火車頭數量提升至四千五百輛以上。”

“並且太學院會持續改進火車頭,提升單列火車的載貨量。”

廷議的所有公卿聞言都震驚的幾乎不能自已,紛紛左右顧盼,直到看見彼此眼中的不敢置信,方才確認,自己沒有聽錯。

太學院研究火車專案,這是大宋高層眾所周知的。

畢竟年年數以億貫的財政砸下去,這麼龐大的支出,已經堪比六部的財政預算了。

每年太學的度支審計,也有極大的篇幅在彙報這個鐵路專案。

眾人都清楚,鐵路是大宋集舉國之力研發的國之重器,將取代馳道,成為大宋最重要的運輸途徑。

可是沒有人想到這剛一問世的鐵路就能有這麼強大的效果。

岳飛意氣振奮,說道:“若是能如此,單列就能運兵四百五十人,那前線根本無需駐軍太多。十輛火車就能在幾日內將近五千軍隊運往漠北。一百列火車甚至能運送一個精銳野戰軍。”

“一日一夜兩千裡,豈不是半旬之間,朝廷就能從南向北,從東向西跨越數千裡,運送幾十萬將士?”

趙桓讚賞的點頭,不愧是岳飛,轉瞬間就明白了鐵路的重要軍事意義。

歷史上德意志可就是靠著強大的鐵路網路,才敢雄心勃勃的設計施裡芬計劃,打算快速在國境的東西兩側機動八十個師。

大宋暫且先不用機動八十個師,機動八十個指揮就足夠了。

四萬精銳野戰軍,帶著火槍大炮足以打崩任何遊牧鐵騎。

計相李綱則快速盤算了一下後勤運力,說道:“一次運送兩千石物資,足夠四千人吃半個月了。即便遇到戰時,十輛火車運送過去兩萬石物資,也已經足以發動一場大規模進攻。”

透過簡單的盤算,張浚說道:“臣以為有火車軌道,在漠北築城已然可行。駐軍四千,就足以震懾當地遊牧部落。”

“只是初代火車頭就有這種效力,國家可以先初步展開宏圖,等候火車進一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