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風鈴搖曳(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宋外部血雨腥風的同時,內部卻在展現著這個時代最璀璨最華麗的文明成果。
建業二十三年冬,趙桓與帝國左相,樞密使等大量朝廷公卿,親自出席了太學在漕運邊上興建的超級冶煉工廠專案。
帝國的冶金學院在這裡修建了規模龐大的高爐和一根根體型粗壯的管道。
這座超級冶煉工廠赫然運用的就是大宋當下最先進的高爐鍊鐵技術。
太學院的教授陪同在趙桓身邊介紹道:“官家,如今的高爐鍊鐵技術是用焦炭、含富鐵礦石和石灰石熔劑在豎式反應器,高爐內連續生產液態生鐵。”
“這種鍊鐵方法,工藝相對簡單,產量大,勞動生產率高,能耗低,生產效率足是以前的近十倍。”
“而且鋼鐵工藝比以往更加成熟,能更耐高溫和極寒。”
焦炭和石灰石,中原遍地都是,而且中原有漫長的使用經驗,這個不難實現。
趙桓問道:“富鐵礦石,卿等在何處找到的?據朕所知,中原似乎並不多富鐵礦。”
負責此專案的太學院冶金教授點頭,說道:“中原富鐵礦不多,也有一些。而這裡的主要來源是夷州,當地綠銅鐵礦是一座超級富鐵礦,已探明的儲量,幾乎是神州之冠。”
“一隊開拓者在當地伐木除林,建設種植莊園時發現了這座富鐵礦。於是又在當地開起了挖礦行當,每個月往中原輸送十數船鐵礦石,經漕運直接進入東京。”
聞言,趙桓頗為欣慰,他最喜歡看到的形勢就是這種,開拓者在新領土上進行拓荒時,發現了這種超級富礦。
僅這一座礦就能讓這個家族收穫多少尋常人在中原幾輩子都賺不回來的財富?
這將激勵著更多的中原百姓主動去開拓異域,發展經濟。
趙桓問道:“這座超級冶煉工廠能產鋼鐵多少石?”
太學教授們臉上充滿了驕矜,說道:“僅這一座超級冶煉工廠就佔地上千畝,每年能產鋼鐵八百萬石。”
“足夠滿足整個東京的城市建設,鐵軌鋪路和機床、蒸汽機、農具等方方面面的所需。”
“而且這座冶煉工坊不僅僅產量巨大,而且工藝先進,能夠使冶煉材料的工藝大幅改善,無論是蒸汽機還是火車等方方面面都會受益。”
趙桓看著高大的工廠和粗獷的管道,面露笑意。更關鍵的是,這種工廠不會侷限於這一座。其模式一旦產生,後續會有源源不斷地新工廠跟進,把這種模式推廣開來。
到時候東京地工業化程序和質量都會提升一大截。
趙桓轉頭對左相蘇遲問道:“有了這麼強大地工業能力,就要將其及時轉化為國家實力,造福於百姓,避免王朝週期。工部督建的鐵路專案如何了?”
蘇遲立即回道:“稟官家,工部規劃的鐵路專案已經陸續建完一部分,有的地方已經通車。工部規劃今年內,第一條鐵路徹底完工,徹底勾連東京和蘇州。”
趙桓隨即便看向一旁的蘇黛,說道:“鐵路軌道的程序已經在穩步推進中,你們的火車頭專案改進如何?”
蘇黛回道:“火車頭改進最重要的就是冶金工藝,如今冶金水平提升,蒸汽火車頭必然會效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