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神武右軍明明五萬人,為什麼賣出的裝備卻五十多萬?(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太平州之所以能迅速成為大宋的鋼鐵之都,是因為他具有無與倫比的各種優勢。
首先就算張浚說的,當地有冶煉傳統,至少從漢末開始,當地百姓就冶金鐵,好為械鬥,成為煊赫一時的丹陽精兵。
守著中原最豐厚的銅礦、鐵礦,又有冶煉傳統,只要有市場需求,當地可以輕鬆架起數千個煙囪,開爐鍊鋼。
而這個市場需求,一定是出現在江南。在江南有中原最繁華的商業城市群,從太平州向下就是建康府、揚州、蘇州、湖州、常州,還有一路向北,溝通東京的運河。
再向外就到了秀州,可以直接出海,市場廣闊到整個世界。
這龐大的市場,繁華的經濟,可以保證太平州的鋼鐵產出可以完美消化,賺回財富。
而這一套流程在,自然少不了交通運輸。畢竟那是沉重的鋼鐵!
在這個時代,想靠畜力運送幾千噸,幾萬噸的鋼鐵,那簡直令人絕望。沒有國家動員,只依靠商人們幾百匹騾馬或者駱駝去拉,那簡直讓商人們絕望,有錢也賺不到,還不夠運輸成本。
而太平州所屬的長江水域,完美解決這一問題。
長江自古以來都是中原的黃金水道。在大宋,趙桓干預之前,就在長江水域誕生了一千五百多噸的貨船。
一千五百噸的巨輪!
大部分鋼鐵產能,一艘船就全部拉下了,輕鬆打包裝船,沿河或沿海送達目標。
即便一萬噸鋼鐵,先不說這種產能,哪個國家要的起,以及大宋是否審批透過,商人們敢不敢賣。
就算是出現了這種最極端的情況,也只需要六七艘貨船就能全部運達。
陸地上幾千只騾馬運貨,顯得高調又張揚,容易被朝廷所矚目。可是海洋上,六七隻船,還不夠組成一支艦隊的。充其量只相當於一支小型商隊。
要知道在蘇州出海的股份制艦隊,一次出動都是二三十隻商船,是商人、工坊主、宗族長老、弓箭社、英略社們合資出辦的艦隊。
看這組織成分,就可以想象船上到底都是些什麼人物了。
你說他們是出去正正經經做生意的也行,說他們是出去打家劫舍的,趙桓也一點都不意外。
蘇州的第一支艦隊出海時,蘇州知府和當地商人們可是把這當政績向趙桓彙報的。
反正趙桓看見船上那些弓弩刀槍,長槊巨斧,是一點也不相信這是一個和平的商隊。
亂世諸侯手中的武備都沒有他們武備齊全啊!
除了沒有甲冑,他們的一切武器都是對標宋軍精銳部隊的。
原因很簡單……他們拿的就是現役部隊退下來的裝備。
而且可能是軍事崇拜,他們拿的都是號稱“神武右軍”用過的裝備。
之所以是號稱,是因為神武右軍五萬人,但市面上賣出的神武右軍用過的裝備已經超出了五十萬……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