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神武右軍明明五萬人,為什麼賣出的裝備卻五十多萬?(第1/2頁)
章節報錯
掌權階層由市民取代了封建士大夫,最大的益處已經被韓穗說的明明白白。
那就是整個社會都在創造財富,中原人口增長的同時,社會整體的蛋糕也在不斷擴大。
而不象是在封建社會,造富能力有限,且封建地主不斷在兼併吸血,導致人口一旦接近上限就會暴雷。
趙桓興致勃勃,對幾名大臣問道:“說了這麼多,總要有成果吧?如今在大宋最大的工業城市究竟在哪裡?”
兩位宰相卻分別給出了不同的答案,計相給的答案是:“蘇州。”
而宰相給的答案卻是:“太平州!”
趙桓頓時笑了,說道:“都說說理由。”
計相楊時先開口,說道:“蘇州是我朝南方經濟中心。兼具造船中心、絲綢中心、商業中心、絹米交易中心等。按目前趨勢來看,不用幾年稅賦就會超過一億貫。一城財富就能超過中原以外任何一個國家,同時能養得起大宋百萬禁軍。”
“只要蘇州仍在朝廷掌控之中,那麼朝廷軍威昭昭,就能蕩平一切叛逆,使中原穩固如山。”
趙桓點了點頭,不得不說,這局面是任何統治者都無法抗拒的誘惑。
大唐為什麼能在安史之亂後維持統治上百年?
就是因為雖然河北叛亂風起雲湧,但朝廷卻依舊牢固統治著南方大片的稅賦區。能組建起一支又一支的部隊開赴進河北,哪怕王師曾一次次幾十萬、幾十萬的覆滅,朝廷卻能一次次重組中央禁軍,對藩鎮保持著絕對威懾力。
真正徹底動搖大唐統治的是黃巢起義,而黃巢起義就是在南方,流轉於嶺南、江浙、湖廣一帶,最終北伐攻破洛陽、長安,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這是大唐整個南方被打爛了才有這種局面,而在大宋,蘇州一地就能提供上億貫的稅賦,那其意義將比大唐更重百倍。
大宋只要集中兵力守住這裡,朝廷的統治就牢不可破。就算以如今的軍費開支而言,一億貫錢也是佔了極大的比例。
如果大宋養了百萬禁軍的話,那蘇州至少能養二十萬精銳。
而且覆滅之後,第二年就能再拉起二十萬精兵。
這就是工業化帝國無與倫比的動員能力。
有這種能力,朝廷統治者只要不妥協,不彎腰,一切強敵都能被前赴後繼的一波一波大軍蕩為齏粉。
趙桓好奇的看向宰相張浚,問道:“右相又為何認為是太平州?”
張浚從容答道:“太平州治採石,古之丹陽郡。內多山澤鐵礦,漢朝李陵出賽的五千精銳步兵以及漢末丹陽兵,都是出自這裡。”
“能有此精兵,皆賴當地銅礦、鐵礦豐富,家家戶戶皆能冶鐵。在我朝放開鹽鐵之禁後,當地迅速憑藉建康、蘇州等商業城市之利,大舉設立熔爐。家家戶戶皆煙囪高立,有冶煉工坊數以千家。”
“我朝的鋼鐵冶煉之都當屬太平無疑!諸位可知在太平有多少冶煉工匠?”
趙桓沉吟,這就非常有大宋特色,符合中原背景。
如果說,大宋出現了工業化萌芽,沒有外部干預而出現了工業城市。
那這個城市必然只會出現在江南,而不會出現在東北。
雖然鋼鐵之都這個名字似乎跟江南水鄉很不搭,但現實的物理規律就是如此。
而且太平州這個名字如今不聲不響,可是後世他卻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名叫馬鞍山,是天下最著名的鋼鐵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