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能說他們見識短淺。

左宗棠平定新疆的時候,左宗棠是從陝西開始搞的——也就不到三千公里——夠打兩個蘇德戰爭了。

李廣利,中原有名的廢物。

但是李廣利一場戰役的直線距離相當於二戰德軍的兩倍——漢軍從長安出發跑到中亞打了一場攻堅戰。

最最經典的中原戰爭史上一幕,北方大軍從四川出發順流而下直取金陵,說得好像很輕鬆似的。實際上從成都到南京也有一千四百公里。

什麼破“世界大戰”,諸夏統一戰爭打一次就差不多相當於打幾次世界大戰。

數萬大軍遠征上萬裡,這是中原經常玩的經典戰術,屬於基本的後勤能力。

如果說的更近一點,抗戰中最典型的描述就是中原以農業國家對抗小日子的工業帝國。

但這個農業國維持了多少軍隊?

兩三百萬!

這個可不是孤證,大明開國的時候,衛所軍也是兩三百萬。

朱棣北伐,直接就動用五十多萬的軍隊。

所以整個西方都應該感謝漫長的地理以及貧瘠的土地保護了他們,使中原君王一直對西方提不起多少興趣。

如果不是中原以為塞外皆苦寒之地,根本沒興趣去征服。以雙方的組織能力差距,中原大軍早就開過去了。

隨著趙桓君臨天下,目光越過了貧瘠的荒漠和高原。

宋軍十幾萬大軍立即西征到了萬里之外。

從康居之戰結束,宋軍就開始全方位的開疆拓土。

各路軍隊四面出擊,一個接一個的國家被覆滅。

一個接一個的國家低下頭上表臣服。

清教徒世界第一次向來自中原的勢力低頭了,只是這個勢力更換了物件,從歷史上的西遼,變成了如今的大宋。

整個冬季,宋軍都在向各個方向開拔,兵鋒直抵花剌子模海(鹹海)。

這廣袤平原上的黑漢西國、黑漢東國、花剌子模都被直接覆滅,設為大宋的州縣。

同時塞爾柱帝國也沒有逃掉,他們割讓了整個河中地區給中原,同時正式上表,稱臣納貢。

大宋在這片新開的土地上設定了康居路、七河路、河中東路、河中西路等四個新的行政區劃。

這個區劃並不是正南正北的,有很大面積的突出,比如河中西路北面靠著鹹海,西南則有一塊已經接壤了裡海,獲得了這裡的出海口。

在絕對意義上講,大宋已經實現了東西兩側就是亞洲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