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宋龐大的體量,實現大規模工業化後,那一定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工業體量。

就像人口一樣,世界只分大宋和域外。工業規模也是一樣。

這麼龐大的體量將極大壓縮所有工業品的價格。

比如最普通的鏡子,這東西由玻璃、木框、雕飾、打磨等幾個簡單環節構成。

但是大宋規模化生產下,就是能夠壓低價格,並且能以更低的價格實現物品更加精美。

這種物美價廉的優勢,會使其他國家的鏡子根本無法與其競爭。

一船鏡子數十萬只,從中原運到大食,不會比大食一個偏遠工坊裡的鏡子運到其他地方,在運輸單價上貴出多少。

除非大食的這個工坊產出只在本地作生意,只要他還要遠距離運輸,就無法與大宋的商品進行貿易競爭。

對河間府的模式,趙桓認真分析瞭解了一會兒,然後問道:「朕聽說卿在河間府打算新設一處機床,是做什麼的?」

林舜華立即說道:「是太學院的專案,名叫鐵軌。需要數以百萬計的相同規格鋼柱。臣打算把這個專案爭取到河間府。」

「若是成功,河間府每年產鋼鐵數千萬斤,可以興起數千座工坊,提供數十萬工業崗位。」

趙桓不禁一笑,這難道是宿命?

世界鋼鐵產量中心在中原,中原鋼鐵產量中心在河北,河北鋼鐵產量中心在河間。

趙桓之前還在想,究竟是什麼專案會用到數以千萬斤的鋼鐵,原來是鐵軌阿。

看來太學院已經打算試執行一下火車頭了。

畢竟這蒸汽火車頭成功與否的核心就是能否在鐵軌上執行。

如果順利執行了幾百甚至幾十公里,太學院就可以向趙桓請功了。

零跟一是質變,而一跟九那就只是數量的差別了。

就連明朝都能緩慢解決火槍、火炮炸膛的問題,大宋的太學院,只要讓火車頭跑起來,很快就能讓他旅程迅速增加,從幾百裡到幾千裡,最後甚至跨域萬里。

趙桓好奇的問道:「可如果這麼多鋼鐵在河間府,朝廷怎麼運輸呢?」

畢竟數千萬斤的鋼鐵,在這個時代,運輸壓力還是蠻大的。

當年五路伐夏,運輸百萬石糧草,可是動用了數十萬人。

百萬石鋼鐵,雖然搬運方便,但動用的人數也不會少了。

大宋不是動員不了幾十萬人的民夫,但是顯然如果萬非得以,不會動員這麼多人。

林舜華難得有這個機會可以當面遊說皇帝,第一時間擺出自己的理由,說道:「官家,臣以為這第一條鐵軌就應該設在河北阿。」

「從河間府向南北鋪設軌道,然後貫通京城與塞外。」

「自古中原之患皆在北胡,只要鐵軌能溝通北疆,就能徹底鎖死漠北蒙古的右路。」

「右路?」趙桓奇怪的問道:「難不成還有左路?」

林舜華當即點頭,說道:「自然是有的,不然蒙古如何衰落下來的?」

趙桓問道:「不是你們河北的商人,從事人口貿易?」

此前,那場轟動朝野的彈劾,趙桓記得清清楚楚,靜塞軍都指揮使韓世忠就幹著這方面的勾當。

早在建業初年,他天天喊著北伐,要一舉蕩平蒙古。

可喊著喊著,他就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