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舜華所談及的屬於基本規律。

英格蘭率先完成工業化之後,他的鄰國法蘭西、德意志也都紛紛跟進,成為顯赫一時的歐陸強國。

趙桓也考慮過文明擴散,大宋如果完成工業化,其他國家一樣會引進技術,發展工業。

沒有哪個國家的統治者就是傻子,學習文明,抱強者大腿,是所有人天生的本能。

歐陸完成工業化,緊隨其後奧斯曼帝國就開始建設新軍,進行改革。

同樣的,如果大宋先完成工業化,如今的大食一樣會學習東方,把工業化引進過去。

據趙桓所知,大食已經開始參照神武右軍建設新軍,裝備火槍跟火炮。

當然了,他們的技術相較於大宋要差出不少。而且也不可能有大宋這麼豪氣沖天,直接用大量的鑄銅鍛造火炮。

但即便他們的鑄鐵工藝不合格,黑火藥不夠精密,組建的新軍一樣要遠比從前的奴隸弓騎兵強大太多。

面對蠻人、遊牧騎兵和那些還未向大宋臣服的國度依舊具有摧枯拉朽的效果。

比如在非洲,法蒂瑪王朝本該進入王朝末期,但如今徹底改變了歷史走向,正在向西沿地中海擴張。

勿斯里運河給他們帶來了繁華的經濟,新軍改革給他們帶來了強盛的戰力。所以摩爾人就成為了他們的第一目標。

地中海上的貿易明珠突尼西亞城已經落入他們手中,沿著地中海,他們還在向西。

連鎖反應下,摩爾人只能再次朝伊比利亞半島進軍。

歷史是個圓,人類總在這個圓裡一圈圈的迴圈往復。

東方的軍事征服總是驅趕著一個又一個的民族向西,從匈人到突厥人,從突厥人到蒙古人,如今又輪到了摩爾人。

文明擴散的效果非常明顯,而且後果也比國內嚴重的多。

蘇州搶走了河間府的機床中心地位,最多是工業重心從河北轉移到了江南。

可如果德意志工業化程序超過大宋,那就是藩宗體系崩壞的開端了。

趙桓從來不會小覷任何一個民族……除了高麗。

所以趙桓認真的對林舜華問道:「那卿覺得應該如何保持優勢?」

林舜華說道:「臣以河間為例,有了機床優勢後,官家以為臣做的是什麼?」

「繼續擴大優勢,研究更高階技術?」

「不是。是修路,把大部分道路修的堪比馳道。馬車在上面可以縱馬馳騁,根本不需要小心翼翼。為了維持路面,臣從地方財政裡出資,僱傭百姓專門負責巡視道路,如果有坑窪、破碎,第一時間修復。」

「僅河間府修路還不夠,我們河間府出資給其他地區修路,但道路的經營、收費權由我們河間府所有。」

「從修完路後,我們河間府的工業進一步便利,大量工坊、各行各業都興盛起來。」

「而河間府完成了整合,幾乎所有的門類都能在這裡找到,幾乎所有的需求都能在這裡得到滿足。」

「如果要研發生產一種新器械,那在河間府一定是最方便的。」

這一點還真是讓趙桓大出所料,他見過河北的路面,非常平整。

他還以為是災後重建時,工部給他們修的。

沒想到是地方財政出資。

而這一點必須要感謝轉運使司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