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宋的司法精神(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點,趙桓還真的要稱讚儒家。
在社會治理方面,儒家一直提倡道德導向型社會。
哪怕是制定法系,中夏法系也是遠不同於後世的大陸法系和海洋法系。
公道人心,倫理道德,在司法中具有無與倫比重要的影響力。
在這種影響下,臺上官員很快達成跟外面百姓一致的看法:“此案有違基本的人倫是非,有悖於國家司法公正,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我朝超世之文豪蘇軾曾言,雖官守有限,不獲趨外庭以稱觴,而民意所同,亦能抒下情而作頌。(也就是與百姓意見一致,才是社會安定和諧的不二動力)”
“故經過我等探討,認可宋提刑之言,肅寧知縣之判決悖義違法!”
不論臺上官員內心究竟如何想,這一刻他們表現出來的都是大義凜然,公正無私,頓時引起臺下大量百姓的稱讚。
而臺下年輕的提刑官則是真的英氣勃發,有一腔熱血和公正繼續說道:“經下官核查,在肅寧縣有一位衙內,名叫吳亮,乃是官宦之後,仗恃著做過戶部尚書的父親餘蔭,貪酒好色,胡作非為。”
“而肅寧縣知事正是他父親的門生,而且為官不正,往往使作奸犯科者逍遙法外,百姓早已怨聲載道。”
“巧合的是,莊漢李術自殺後第二天,其新婦李王氏就住進了吳亮府中。”
此時坐在主審臺上的一名官員開口,說道:“本官有異議,按我朝司法公正,疑罪從無。即便李王氏當日便搬進吳亮府中,亦不能判定吳亮有罪。”
賀擒虎氣的握拳,說道:“這官員是瞎了眼嗎?李術被人用刀殺害,又偽裝成了自殺的模樣。次日其新婦李王氏就搬進了吳亮府中。誰獲益,誰的嫌疑最大,不是吳亮,又能是誰?”
一旁圍觀的百姓都已經見怪不怪,說道:“官官相護罷了,這吳亮在事發後,花了一大筆錢財,在衙門上下打通關節,於是一樁命案,就草草了結。不但逍遙法外,還享盡豔福。這已經是第三次審了。如果這次再審不過,這吳亮就要無罪釋放了。”
“果真如此?難道就任由他們無法無天?”賀擒虎一點就炸。
旁邊一位老翁呵斥道:“別信口開河,這是律法公正。任何人都有三次翻供機會,不會一審直接定刑。”
魏勝點了點頭,對趙桓介紹道:“也不能說就是官官相互。按我朝審判流程,提刑官審過犯人後,根據證言、證物、勘驗結果、供詞等各類證據排除合理懷疑、確認犯罪事實。被告人簽字畫押後,就可以進入複核階段了。”
“此階段的提刑司官員,無需避嫌。甚至可以是犯人的親朋故舊,向其複核複核案情,詢問供詞是否屬實,有沒有刑訊逼供、屈打成招。如果有,則退回上一步,更換主審官重申;”
“這位官員主張疑罪從無,是律法公正體系內的一環。”
趙桓抱著胳膊看向堂內,對大宋律法體系的完善十分讚歎。這個措施這一刻雖然偏袒了罪犯,但將來也勢必能庇護一位清白的平民不受冤枉。
法律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所以大部分人還是能公正看待官員的秉公執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