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大宋的司法精神(第1/2頁)
章節報錯
民情洶洶,輿論譁然。
為官者,中和民意以安四鄉。
如今這種情況,如果上面的官員還認為能一句自殺而糊弄過去,簡直是自欺欺人。
趙桓鄭重的看向其中,有冤假錯案不可怕,只要能糾錯,整個社會還在有序運轉。
最怕的就是“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
這是俄國最有良知的作家,索爾仁尼琴對腐朽黑暗帝國最精闢的總結。
把下民易虐闡釋的淋漓盡致。
臺上官員正在低聲左右交流案情意見。
趙桓轉頭看向魏勝,問道:“對這案子你怎麼看?”
魏勝果斷說道:“那位判案的肅寧知縣完了,國家有律法制度,容不得有人隻手遮天。臺上的官員就算跟他是親朋故交也不敢冒大不韙公開救他。”
賀擒虎問道:“為什麼?臺上的都是清官大老爺,能為民做主?”
趙桓看了他一眼,說道:“你一個鬼神辟易的猛士,居然還相信為民做主這一套?”
賀擒虎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按諸夏上千年傳統,底層百姓都把自己的全部寄託交給了為民做主的清官。
但他很快就想到了,當今官家最討厭這一套。
他甚至不願世人誇他一句明君。不期望百姓把期望寄託在英君明主身上,自然也非常厭惡父母官為民做主這一套。
魏勝執掌了皇城司,對人心、輿論要比賀擒虎更加了解,他說道:“國家奉行的是道德法制。即良法不悖乎人情。所以,你可以不相信任何官員,但可以相信豪強劣紳或許能猖獗一方,但絕對無法抹黑整個國家的正義與公道。”
“也就是如果天下人都覺得這件事錯了,這名官員違法了,那這名官員一定會被問罪問責。”
趙桓點頭表示讚許,任何魑魅魍魎都無法露形於陽光之下。
相比較於靠所謂“清官”為民做主,趙桓更傾向於依靠制度,由民做主。
法律是最底線的道德,道德是高標準的法律。
大宋的官員大都出身於平民之家,鮮有是王侯貴胄之後,趙桓相信他們的道德、法律觀念跟普羅大眾不會差別太大。
那所謂的為民做主,如何比得上由民做主?
大宋不是人間理想國,只要是人統治的國度,都免不了會有黑暗腐敗。但貪汙腐敗一定要暗中進行,不被人所發現。
一旦暴露在公眾面前,就沒人敢違背公序良俗,冒天下之大不韙,指鹿為馬。
大宋或許有隱藏的黑暗,但絕不至於墮落到索爾仁尼琴所形容的那種模樣,黑暗腐朽的讓人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