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提刑官斷案(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他的統治者總是把自己帶入官員的一方,要維護官員的利益,從而穩固統治。
但趙桓的想法完全不同,就像那句詩:“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
官吏從來都是皇帝手中的工具,一個正常的皇帝根本不可能被臣子所威脅到。
趙桓從不畏懼官員,因為他們動搖不了自己的統治。
但他從來不敢看輕小民,因為只有小民起義,才能動搖整個國家的統治。
安史之亂浩浩蕩蕩,數十萬邊軍席捲中原,但民心向唐,大唐統治依舊牢不可破,可以一再犯錯,依舊平定叛亂,然後維持統治上百年。
但黃巢起義,一次席捲全國,就把整個大唐推入了深淵。
當一個國家失去了人心,四海窮困,必然天祿永終。
哪怕這個國家有數十萬戶家財萬貫的富豪,也難挽浩浩大勢。
見天子站在石碑之前出神,魏勝問道:“官家,要不要進去看看?”
趙桓回過神看向河間府署,其實這裡他還真進去過,不過是在後世。
作為大宋傳世規模最大、最久的建築群,河間府署在後世也是非常吸引人的旅遊勝地。
兩世為人,重遊故地,趙桓還真有些別樣滋味,便說道:“那就進去看看吧。”
大宋的百姓還沒有明清那麼畏懼官府,縣衙敞開了大門可以隨便進出。
而一進門沿甬道北上,跨過臺階五級,就是河間府署建的殿堂,名曰大堂,是府官審理案件之所。凡大堂審理的一般民事案件,允許民眾旁聽。
而過了大堂後面的二堂,審理的就是一些機密案件了,不準民眾旁聽。
大宋百姓富庶,城市裡的閒散人家頗多,大堂前面已經站了許多圍觀的百姓,看著提刑官大老爺審案子。
司法公開是中原司法體系的一大特點,就算後世也有庭審直播。
趙桓帶著賀擒虎跟魏勝靠到了大堂前,此時一群人已經在大唐前交頭接耳的討論了起來。
魏勝對一旁一位身體健碩的老翁問道:“老太公,我等剛到,能否跟我等講一下這案子的詳情啊?”
聽說有人對案子感興趣,一群人都紛紛發言:“那你來的太巧了,這是提刑官為民做主呢!”
“這個案子可是玄之又玄了,跟話本似地。牽扯一位尚書,一位縣令,和一名大官人,一名美妾。”
趙桓身高比較高,站在人群后面向前看去也能看見,大堂裡面坐著數位官員,臺下也站著數位官員,而一名富貴男子和一名身材豐腴地女子則跪在了地上。
旁觀的百姓唯恐別人不能瞭解案情的精彩,熱心的講解道:“這還得從我朝律法體系說起,在我朝杖刑以下的犯罪,知縣可判決;徒刑以上的犯罪,由知州判決,而提刑官主要負監督之責。”
“但提刑官還負責審理疑難案件,平反冤獄,以及接受民眾的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