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滿刺加(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趙桓看向眾人問道:“卿等走南闖北,應該是對各地風土人情最是瞭解。都說說哪些地方適合推行王化,設定州縣?”
這一點商人們尤其激動,立即有人說道:“最適合的必須是麻喇加。”
“沒錯,就是麻喇加。”
“朝廷就應該在這裡設定巨城,建立倉庫,公正稅收。不應該由著這些小國胡亂徵稅,目無法紀。”
麻喇加這個名字史書上經常出現,當然要被中原實控,還是要等到大明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了。在大明這裡叫滿喇加。
根據史籍:“中國下西洋船以此為外府,立擺柵牆垣,設四門更鼓樓。內又立重城,蓋造庫藏完備。各國回還船隻,俱於此國海濱駐泊,一應錢糧皆入庫記憶體貯。”
也就是中原的軍隊在這裡建立了城池、牆垣、鼓樓,裡面又設一座座重城,建造庫藏,儲存錢糧,軍艦駐紮在海濱停泊。
而麻喇加、滿喇加這兩個名字如果不太好記,民間識字較少的水手、船伕,有時候也會將它寫作麻六甲。
沒錯這裡就是最著名的馬六甲海峽。
後世的儒家文化圈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國家。
這個國家的國王很有趣,歷史上是大明主動派中官過去招徠他的。
然後他就很識趣的表示:“其王慕義,願同中國屬郡,歲效職貢,請封山為一國之鎮。”
反正他就很自然的稱臣納貢了。
稱臣的合情合理中又流露著一絲古里古怪。
因為稱臣這件事,本來就決定一國命運。可是似乎中原只要跟附近國家一接觸,對方就會很識趣的稱臣。這背後原因根本無法細思,邏輯就是帝國主義的霸道蠻橫。
至於說他是不是貪慕中原的封賞,被中原引誘的稱臣。
那還真不是,因為他跟王妃進貢,朱棣賞賜了他們一筆號稱“非常豐厚”的賞金。
“賜王金鑲玉帶一,儀仗一副,鞍馬二匹,黃金百兩,白銀五百兩,鈔四十萬貫,銅錢二千六百貫,錦綺紗羅三百匹,絹千匹,渾金文綺二,金織通袖膝襉二;”
“又賜王妃冠服一副,白金二百兩,鈔五千貫,錦綺紗羅絹六十匹,金織文綺紗羅衣四襲;”
這可真是太豐厚了!
鈔四十萬貫。這個鈔也就是大明寶鈔,經過洪武年間的一頓胡亂印發,大明寶鈔大幅貶值上千倍,以至於官府都不願意收這個玩意兒。朱棣偶爾給百姓發發福利,其中的內容就是允許百姓用寶鈔納稅。
皇帝自己都對寶鈔這個態度,你就可想而知四十萬貫寶鈔究竟是什麼成色了。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給了這位國王玉帶一條,傘一把,馬兩匹,綾羅綢緞一千三百匹,以及黃金白銀總共六百兩,銅錢兩千六百貫。
這是給國王的賞賜?就鄉間一個土財主家當也不止這點啊。
甚至蘇黛一個未出閣的少女,自己用壓歲錢、零花錢給自己攢的嫁妝都比這個豐厚。